-母親台灣的傷口更深了、更痛了,台灣的兒女們心是否會痛?
小時候
當你飢餓時,她為你哺乳
嬰仔嬰嬰聽:她的歌聲像雲雀
嬰仔嬰嬰睡:她均勻的呼吸聲像搖籃曲
當你會爬、坐、站、走路、說話時,她為你高興
當你生病、受傷、不開心時,她為你哭泣
上學第一天,她牽你的手
當你學走路,她牽你的手
當你跌倒時,她牽你的手
當你結婚時,她牽你的手
你的大學文憑 先給她看
你的初戀 先給她鑑定
你的快樂 先與她分享
你的痛苦 先給她知道
她養育你
她呵護你
她看見你
她聽見你
長大後
老奶哺的奶流乾了
縱橫的老淚流光了:沒有眼淚的 更痛
她不再哭:沒有哭泣的 更悲傷
她不再笑:心痛的人 怎麼笑?
她不再唱歌:受苦的人 怎麼唱歌?
她不再高興:青山原不愁 因誰白頭?
她的感情(青色的心)受傷:青色山脈的樹被砍光了
她擔心受怕(白色的心):她的心臟地帶變白了
她呼吸困難:沒有樹木 怎麼呼吸?
她沒有力氣牽手:沒有氧氣 哪有力氣?
她不說話:她只是一個知道忍耐的病人 (patient)
她不再年輕:她只是一個孤單的老人
她不開心:兒女不關心
請站起來
看見她
聽見她
一句話
一個擁抱
牽她的手
為她發聲
為她做事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馬、驢子、騾子
傳統的統計認為機率(P)是能觀察事件(例如:一個骰子的出象)在某理論(例如:一個公平的骰子,在沒有任何干擾下)下的長期頻率(例如:擲了一萬次之後骰子是 6 的出象機率是六分之一)。
從來都沒有人觀察到的事件(亦即理論)的機率稱為「逆機率」。英國長老教會的牧師托馬斯·貝葉斯(1701~1761)生前為了要證明上帝的存在(這是一種「逆機率」)而發明了「貝氏定理」:P(T|D) = [P(T) x P(D|T)]/P(D)。P(T|D):看見該資料(D)時理論(T)成立的後驗機率;P(T):理論(參數)成立的先驗機率;P(D|T):在理論成立時該資料的條件機率;P(D):該資料的機率。
可惜的是他的理論被當時大部分的統計學家(例如:英國的費雪)嗤之以鼻,因此一直到二十世紀,大部分的人學的統計學都是「頻率學派」,但是由於電腦以及網路的進步,「貝氏學派」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如今已經勝過「頻率學派」了,包括:人工智慧(例如:Google自動駕駛汽車)、過濾電子郵件中的垃圾郵件、醫學診斷、評估藥物和國土安全風險、找尋失蹤的飛機和船艦、破解基因等,難怪美國有一位作家說貝氏學派是「不願逝去的理論」。
• 「頻率學派」:機率是某事件(資料)長期的發生率
• 「貝氏學派」:機率是某事件(理論)發生的可能性,本定義比較像大部分人的想法
• 「頻率學派」:機率是客觀的
• 「貝氏學派」:機率是主觀(先驗)加客觀(後驗)的
• 「頻率學派」:母數(參數)是未知的固定數
• 「貝氏學派」:母數(參數)是未知的變數
• 「頻率學派」:「常態分佈」是最常使用的參數(虛無)假設
• 「貝氏學派」:「常態分佈」是最常使用的參數先驗機率假設
• 「頻率學派」:本次資料是由某假設母族群中無數次抽樣中的其中一次隨機樣本
• 「貝氏學派」:本次資料是已經發生的固定事件
• 「頻率學派」:資料是亂數(隨機數)
• 「貝氏學派」:資料是固定數
• 「頻率學派」:由參數(理論:虛無假設)來估計資料的機率
• 「貝氏學派」:由先驗機率及資料來估計(更新)參數及其機率
• 「頻率學派」:95%信賴區間是在經過無數次研究(取樣)以後,參數(平均值)落在本區間的機率,而不是本次研究結果參數落在本區間的機率,因為該機率只有兩種可能性:100% (如果固定的參數落在本區間)或 0%(如果固定的參數不落在本區間)
•「貝氏學派」:95%可信區間是未知的參數(平均值)落在本區間的機率,本定義比較像大部分人的想法
• 「頻率學派」:估計的參數及機率適用於(假設上)無數次取樣的樣本,但是不適用於本次資料
• 「貝氏學派」:估計的參數適用於本次資料
• 「頻率學派」:比較容易用手計算
• 「貝氏學派」:比較複雜,要用高速的電腦計算
• 「頻率學派」:知識不能累積
• 「貝氏學派」:知識能累積
貝氏學派認為先驗機率會影響後驗機率,例如:如果有一個人 100% 相信獨角獸的存在,那麼即使你拿出證據說數百年來人們尋找獨角獸的努力都失敗了,他還是不會相信你的話。有一個笑話說:「貝氏學家是一個心裏想著一隻馬的人,當他瞥見一隻驢子時,相信他是看見了一隻騾子」。
從來都沒有人觀察到的事件(亦即理論)的機率稱為「逆機率」。英國長老教會的牧師托馬斯·貝葉斯(1701~1761)生前為了要證明上帝的存在(這是一種「逆機率」)而發明了「貝氏定理」:P(T|D) = [P(T) x P(D|T)]/P(D)。P(T|D):看見該資料(D)時理論(T)成立的後驗機率;P(T):理論(參數)成立的先驗機率;P(D|T):在理論成立時該資料的條件機率;P(D):該資料的機率。
可惜的是他的理論被當時大部分的統計學家(例如:英國的費雪)嗤之以鼻,因此一直到二十世紀,大部分的人學的統計學都是「頻率學派」,但是由於電腦以及網路的進步,「貝氏學派」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如今已經勝過「頻率學派」了,包括:人工智慧(例如:Google自動駕駛汽車)、過濾電子郵件中的垃圾郵件、醫學診斷、評估藥物和國土安全風險、找尋失蹤的飛機和船艦、破解基因等,難怪美國有一位作家說貝氏學派是「不願逝去的理論」。
• 「頻率學派」:機率是某事件(資料)長期的發生率
• 「貝氏學派」:機率是某事件(理論)發生的可能性,本定義比較像大部分人的想法
• 「頻率學派」:機率是客觀的
• 「貝氏學派」:機率是主觀(先驗)加客觀(後驗)的
• 「頻率學派」:母數(參數)是未知的固定數
• 「貝氏學派」:母數(參數)是未知的變數
• 「頻率學派」:「常態分佈」是最常使用的參數(虛無)假設
• 「貝氏學派」:「常態分佈」是最常使用的參數先驗機率假設
• 「頻率學派」:本次資料是由某假設母族群中無數次抽樣中的其中一次隨機樣本
• 「貝氏學派」:本次資料是已經發生的固定事件
• 「頻率學派」:資料是亂數(隨機數)
• 「貝氏學派」:資料是固定數
• 「頻率學派」:由參數(理論:虛無假設)來估計資料的機率
• 「貝氏學派」:由先驗機率及資料來估計(更新)參數及其機率
• 「頻率學派」:95%信賴區間是在經過無數次研究(取樣)以後,參數(平均值)落在本區間的機率,而不是本次研究結果參數落在本區間的機率,因為該機率只有兩種可能性:100% (如果固定的參數落在本區間)或 0%(如果固定的參數不落在本區間)
•「貝氏學派」:95%可信區間是未知的參數(平均值)落在本區間的機率,本定義比較像大部分人的想法
• 「頻率學派」:估計的參數及機率適用於(假設上)無數次取樣的樣本,但是不適用於本次資料
• 「貝氏學派」:估計的參數適用於本次資料
• 「頻率學派」:比較容易用手計算
• 「貝氏學派」:比較複雜,要用高速的電腦計算
• 「頻率學派」:知識不能累積
• 「貝氏學派」:知識能累積
貝氏學派認為先驗機率會影響後驗機率,例如:如果有一個人 100% 相信獨角獸的存在,那麼即使你拿出證據說數百年來人們尋找獨角獸的努力都失敗了,他還是不會相信你的話。有一個笑話說:「貝氏學家是一個心裏想著一隻馬的人,當他瞥見一隻驢子時,相信他是看見了一隻騾子」。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