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生命的故事

自從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園以後,人類就必須要自食其力了。但是沒有人喜歡沈重的負擔,例如聖經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然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說:「最沉重的負擔壓垮我們,讓我們屈服,把我們壓倒在地。...負擔愈沉重,我們的生命就愈貼近地面,生命也就愈寫實也愈真實。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會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會讓人的存在飛起,遠離地面,遠離人世的存在」。

我們之所以能站在地面上是因為我們是由物質形成的,那麼物質是什麼呢?物質是具有質量的東西。愛因斯坦的公式(E = mc^2)說質能可以互相轉變,能量是動能加位能,那麼質量是什麼呢?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形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的質量大部分在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是由沒有質量的膠子以「強核力」結合三個夸克形成的,電子和夸克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

一般認為現實是由有質量的物質和沒有質量的光形成的,而粒子是能佔據空間和具有質量的東西,波則是能量的傳遞,波遇到阻礙時會繞射和干涉。但是光既是粒子也是波(「波粒二相性」),而且光子是沒有質量的,因為超高速運動的東西會縮小,到了光速時就會變成沒有長度(二維)也沒有質量,而時間則會變慢。奇怪的是物質也有物質波,因為電子和夸克也一樣既是粒子也是波,但是電子和夸克卻具有質量,其中的 1% 來自於與希格斯坡色子(「上帝粒子」)的互動,99% 來自於(沒有質量的)膠子的能量,如果沒有「上帝粒子」,那麼電子和夸克就會變成沒有質量的粒子而以光速逃離,那麼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會分崩離析了。

愛因斯坦的論文「物質的慣性是由能量形成的嗎?」提到的是「m = E/c^2」,而不是 E = mc^2。「生命之輕:物質、乙太、力的統一」(美國物理學家弗朗克·韋爾切克,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說:「如果我們能用能量來描述物質,那麼創造這個世界菜單的成分就會變得很少了」、「只要我們把現實分成有質量的和沒有質量的,那麼我們就無法解釋物理現實」、「穿過一層一層的雲,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似乎看見了一個數學的宇宙,在那裏構成物理現實的基本粒子蛻下了浮渣,在校正了視覺上的錯覺以後,我們在心眼裏看見了現實:純潔、理想、對稱、平衡、完美」。

可見質量並不是物質的性質,而是量子場的行為,就像狗的可愛並不是狗的性質,而是狗的行為。例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說:「卡列寧是一隻特麗沙養的狗,牠的微笑讓特麗沙發現原來狗也有靈魂,因此她為卡列寧舉行了下葬的儀式。...動物不是從天堂裏被放逐出來的,...將一個動物變成會活動的機器是相當危險的,人這樣做,就切斷了自己與天堂連接起來的線,...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而且「愛情是某種輕飄飄、沒有重量的東西,我們總是想像我們的愛情應該有的模樣,可是今天我們找不到它的模樣」、「像一隻幼鳥,像一根掃帚 ,在掃帚間的掃帚堆裡;像一隻小鸚鵡,像一聲口哨,像一首短歌:一首森林裡的森林吟唱的歌,千年以前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徐志摩)。

物質也是某種輕飄飄、沒有重量的東西,因為「物質是由沒有質量的基本粒子形成的,而能量則是質量的終極來源」(「生命之輕」),這就是生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