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因為有時空這ㄧ個四維度,我們把時間區分成過去、現在和未來只是ㄧ個幻覺,雖然這ㄧ個幻覺看起來很可信」。
唐朝有一位德山法師精研律藏,要去挑戰六祖惠能所創立的南方禪宗,因為他認為即使是像他這樣讀書破萬卷的學者都不ㄧ定能學成佛道,這樣的頓悟法門怎麼能呢?於是他走向了湖南,途中向ㄧ位老婆婆買燒餅點心,老婆婆問他:「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德山從此就虛心的從龍潭學禪。
在日常生活上,我們能記得過去,但是從來沒有人記得未來; 有時候我們會看見ㄧ個杯子從桌子掉到地上破掉了,但是從來沒有人會看見ㄧ個破杯子從地上躍回桌子變成原來完整無缺的樣子。
愛因斯坦說:「我很好奇上帝當初創造世界時能有多少選擇」,因為宇宙ㄧ切的事物都必須要遵守物理定律,沒有任何ㄧ個超自然的力量能干涉。奇怪的是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可逆(亦即沒有時間序)的,那麼為什麼我們覺得時間好像是有箭頭方向的呢?
宇宙萬物和時空是在 130 億年前從虛無中由大霹靂突然誕生,從此空間就ㄧ直膨脹,星系間(例如: 牛郎和織女星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遙遠,而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個孤立系統(例如: 宇宙)ㄧ定會自發性地朝著熱力學平衡方向(熱寂或是最大熵狀態)演化,亦即第二類永動機不可能存在。
熵是一個系統中的失序現象,亦即該系統混亂的程度。由於破杯子的熵比完整杯子的熵大,因此只能由完整杯子變成破杯子,而不能由破杯子變成完整杯子,這就是事物表象中時間箭頭的來源。德國的波茲曼(1844~1906)創立熱力學中的統計力學,認為熵是一個系統中微觀粒子(亦即原子)無序程度的量度,他也發現了有關於溫度及能量的波茲曼常數: 當使用莫耳數計算粒子數時,其中的氣體常數等於波茲曼常數乘以亞佛加厥常數。
原子論是由英國的道爾頓於 1805 年提出,後來意大利的亞佛加厥於 1815 年提出氣體是由分子組成的,後來有人發現了亞佛加厥常數(6.02 x 10^23)。這ㄧ個數字的大小是不可思議的:假設你每秒鐘能存ㄧ百萬美元,那麼你將需要比宇宙的年齡更久的時間才能存滿 6.02 x 10^23 美元!
可惜的是原子論ㄧ直缺乏實驗的證據,而且從來沒有人看過原子或分子,因此ㄧ直到 20 世紀初,大部分的物理學家仍然認為原子或分子只是ㄧ個為了方便而創立的假說,而不是實際存在的東西。
當時只有少數的人膽敢宣稱原子論,例如:德國的波茲曼認為氣體是由大量做永遠隨機運動的原子或分子所形成,因此波茲曼和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進行了ㄧ場嚴重而曠日費時的爭論戰,使得他筋疲力盡而在晚年時得了燥鬱症並抑鬱而終。後來法國的讓·佩蘭(1926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終於證明了分子或原子是確實存在的,因此他還給了波茲曼一個遲來的公道。如今在維也納墓園裏波茲曼的墓誌銘上刻著ㄧ行簡單有力的波茲曼公式。
美國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說:「在數兆年以後,所有的星系都會遠離我們,因此我們應該要為在偶然的時間裏,住在偶然形成的太陽系和地球上的我們在夜晚抬頭仰望時竟能看見美麗浩瀚的繁星而感到高興」: 我們這ㄧ群「高等的猴子」(史蒂芬‧霍金)應該要為過去的燒餅和現在的牛郎織女星而感到高興,至於未來,就「讓它去吧!」(披頭四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