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母親時常會帶我回彰化縣田尾鄉紅毛社的外公家, 母子倆坐著三輪車經過曲折顛簸的鄉間小路, 看著遠方水田的白鷺鷥或飛或單腳站立, 風中飄來陣陣的泥土稻香, 穿過一片清涼綠葉的竹林就到了, 一進門就會聞到濃濃的藥水味, 看到大舅正在與病人親切的交談: 這邊敲一敲、那邊打一打, 這邊聽一聽、那邊摸一摸, 接著病人就帶著信心回家了。有時候晚上會聽到病人家屬焦急的敲門聲, 大舅就會拎著公事包、騎著鐵馬(後來改成摩托車)去往診, 後來聽母親說外公也是一個(日據時代的)醫生, 他每次都是坐著轎子去往診的。
後來我當了住院醫師, 有時候會去跟內科老教授的門診, 時常會看到他問診問了20-30分鐘,
理學檢查也做了超過10分鐘, 他會在病人的胸部觸診、敲診、聽診之後在胸部畫一個心臟以及胸部病灶的記號, 然後請病人去照胸部X光, 結果兩者重疊之後發現竟然完全一致。後來有了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 新一代的年輕醫生就依賴這些高科技的檢查而忽略了基本的問診與理學檢查, 例如黃達夫(「用心聆聽」、「用心,在對的地方」的作者)說: 「科技變成醫生跟病人之間的阻隔,讓你跟病人不易接近。現在你要送病人去作核磁共振攝影、照X光,不像以前,我花時間在病人身上,就可以為他解決問題」。
美國臨床醫學與醫學人文大師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說:「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 也是或然率的藝術」, 因為醫學診斷是採用邏輯上的假設、推論法: 先歸納知識、經驗、問診與理學檢查的結果初步猜測(假設)病人可能有什麼疾病(鑑別診斷及其邏輯上可能的結果)再做檢驗, 然後根據檢驗的結果再修正原來的假設, 如此週而復始常常就能推論得到病人的診斷, 但是新一代的年輕醫生太依賴高科技的結果就是先做(亂槍打鳥式的)檢驗再做鑑別診斷, 這種方式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
電影「心靈點滴」 (派奇.亞當斯,Patch Adams)中醫學院院長說:「我們的工作是要把人性從你們的身上拿掉, 把你們變成更好的人: 我們要把你們變成醫生」, 這是醫療的「科技」觀。但是派奇.亞當斯說:「我要治療病人和他的病」, 威廉‧奧斯勒也說:
「知道什麼樣的病人生病比知道病人生什麼病更重要」, 這是醫療的「人性」觀。
自從人類基因體計畫在2001年完成後, 奠基於個人基因體(基因變異性、藥物基因體)的「個人化醫療」成為一個可能的夢想, 但是我卻不禁想起幼時紅毛社外公家的藥水味和大舅看診溫馨的那一幕: 一個鄉下醫生沒有高科技的檢驗設備, 只有一顆溫柔的心、一雙溫暖的手和一個聽診器, 但是他會用心聆聽病人的心音和病人的心聲, 他會用心(而不是用「科技」)照顧病人。
派奇.亞當斯說:「生命的歷程就是回家的過程, 所有的人都想要找到一條回家的路」,人是有情(有感覺)的生物, 「科技」本身卻是無情(沒有感覺)的, 不管醫療的「科技」面如何地進步, 永遠不可能取代醫療的「人性」面。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簡單與複雜
我在高中生物學念到Banting與Best等人發現胰島素時, 知 道糖尿病的原因是缺乏胰島素.
後來又念到一些因為缺乏荷爾蒙而造成的內分泌疾病, 當時便立志將來要當一個內分泌科醫師, 因為內分泌疾病似乎「簡單」到缺乏什麼就補充什麼就解決了, 後來當了內科住院醫師才發現事情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 臨床上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不到五分之一、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 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藏病、中風)與小血管病變(腎病變、神經病 變、視網膜病變)既不知道病因也不知道怎麼好好治療, 雖然大家都知道要好好控制血糖、血壓以及使用ACEI/ ARB, 但是卻「知易行難」。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狄士尼「小小世界」的歌: 「這是一個歡笑的世界, 這是一個啼哭的世界, 這是一個希望的世界, 這是一個失望的世界, 這畢竟是一個小小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 「簡單」就是「複雜」, 「複雜」就是「簡單」; 在這個世界裡,「世 界是一座舞台, 每一個男人、女人都只是演員罷了, 每一個人都有上台的時候, 也有下台的時候」(莎士比亞), 因此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 我們學會了偶而停下腳步, 欣賞「簡單」的快樂: 看看瘋狂的達利、聽聽「Sunrise, sunset」、在小雨中感受「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僧志南)的涼意, 順便學一下華滋華斯(Wordsworth, 中文的意思是「字字珠磯」)看看天邊美麗的彩虹(心要像小鹿一樣 亂撞哦!), 在這個短暫的時刻裡我們會覺得似乎擁有整個世界, 時間也彷彿停止了, 因為威廉•布萊克說:「一沙見世界, 一葉見天堂; 手心握無限, 須臾納永恆」。
賞心悅目的事物都是「簡單」的, 例如每一個人都懂得欣賞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因為看起來很「簡單」, 但是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David Song醫師發現微笑需要用到12條肌肉(皺眉只需要用到11條 肌
肉), 因此微笑比皺眉更「複雜」, 達文西自己也說: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 例如科學的目的就是要把「複雜」變成「簡單」, 因為科學的方法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教我們說: 「如果對於同一現象有兩種不同的假說,我們應該採取比較簡單的那 一 種」(其實這句話也適用於臨床上疾病的鑑別診斷), 愛因斯坦也說: 「一切事物都應該盡可能地簡單,但是不要過份簡單」, 例如世界上有史以來最有名的公式就是他的「E-mc2」, 這個公式雖然很「簡單」, 卻孕含了無比「複雜」的力量, 因為它催生了可怕的原子彈。
生命是「複雜」的, 但是生命的密碼卻只有「簡單」的四個字母: A、T、G、C。幸好快樂也是「簡單」的, 在我們短暫的上台時刻裡, 每一個人都會彈奏一首「生命之歌」, 那麼我們希望彈奏一首什麼樣的快樂之歌呢? 釋迦摩尼佛有一個弟子很會彈琴, 有一次這名弟子問老師佛法, 佛祖回答說:「生命就像琴弦一樣, 既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 生命之歌應該是很「簡單」的。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狄士尼「小小世界」的歌: 「這是一個歡笑的世界, 這是一個啼哭的世界, 這是一個希望的世界, 這是一個失望的世界, 這畢竟是一個小小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 「簡單」就是「複雜」, 「複雜」就是「簡單」; 在這個世界裡,「世 界是一座舞台, 每一個男人、女人都只是演員罷了, 每一個人都有上台的時候, 也有下台的時候」(莎士比亞), 因此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 我們學會了偶而停下腳步, 欣賞「簡單」的快樂: 看看瘋狂的達利、聽聽「Sunrise, sunset」、在小雨中感受「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僧志南)的涼意, 順便學一下華滋華斯(Wordsworth, 中文的意思是「字字珠磯」)看看天邊美麗的彩虹(心要像小鹿一樣
賞心悅目的事物都是「簡單」的, 例如每一個人都懂得欣賞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 因為看起來很「簡單」, 但是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David Song醫師發現微笑需要用到12條肌肉(皺眉只需要用到11條
生命是「複雜」的, 但是生命的密碼卻只有「簡單」的四個字母: A、T、G、C。幸好快樂也是「簡單」的, 在我們短暫的上台時刻裡, 每一個人都會彈奏一首「生命之歌」, 那麼我們希望彈奏一首什麼樣的快樂之歌呢? 釋迦摩尼佛有一個弟子很會彈琴, 有一次這名弟子問老師佛法, 佛祖回答說:「生命就像琴弦一樣, 既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 生命之歌應該是很「簡單」的。
無知與好奇
我在大學四年級念病理學的時候, 時常會為了一個疾病的病理機轉念了好幾個鐘頭, 因為裡面有好幾個複雜甚至互相衝突的理論, 到最後才發現作者寫的短短一句話: 「以上的理論都只是未經證實的假說」。後來自己當了老師, 也是這樣教學生, 從來沒有說: 「不知道」, 因此每次問學生問題的時候, 學生不是沉默就是答非所問, 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學生會回答: 「不知道」, 可見「無知」是人類多麼深沉的恐懼: 它讓亞當與夏娃偷吃了伊甸園的智慧果。
赫曼赫賽(「流浪者之歌」的作者)說:「知識能傳達(教導), 智慧卻不能傳達(教導)」: 教育讓我們得到了知識, 教育卻也讓我們失去了「知道自己的無知」的能力。 可惜的是「無知」卻是智慧的來源: 蘇格拉底說:「我知道自己的無知, 別人不了解自己的無知, 因此我比別人更有智慧」, 因此蘋果的賈伯斯說:「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 處的一個下午」。
其實教育應該是培養我們靠自己獲得智慧的能力, 因此蘇格拉底說: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朱銘(台灣著名的雕刻家)認為修行是獲得智慧的唯一方法, 因此他說:「學習是獲得, 修行是忘掉」。笛卡兒說(西方理性主義的奠基者):「我思故我在 (懷疑是智慧的源頭: 除了我正在思考這件事情以外, 我懷疑所有的事情)」, 例如Barry Marshall
( 20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因為懷疑老師及書上說的: 「胃酸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原因」而研究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是十二指 腸潰瘍的原因。
教育似乎提供了我們世界上所有問題的答案, 因此讓我們失去了「好奇心」。 但是「無知」只有和「好奇心」結婚才能生下「智慧」: 2009年美國堪薩斯州華裔女孩12歲的馬天琪(Clara Ma)在一篇短文中說:「好奇心如永不熄滅的火焰般炙熱, 存在每個人的內心。它讓我每天起床,猜想今天會有什麼令我驚奇的 事發生」, 她這篇文章從九千多件全美五歲至十八歲青少年學生參賽作品中脫穎 而出,
2009年6月8日馬天琪獲邀到美國太空總署位於加州的「噴射推 進實驗室」, 在火星探測車上寫下Curiosity(好奇)一字,並簽名「C lara Ma、馬天琪」, 2012年08月07日「好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幸運的是 「好奇心」讓我們擁有「想像力」: 愛因斯坦說:「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卻環繞着整個世界」, 例如法國電影「蝴蝶」中祖父與孫女對唱的歌: 「為什麼情侶們要親吻? 因為鸚鵡們唱情歌; 為什麼漂亮的花會凋謝? 因為那是遊戲的一部份」。
愛因斯坦說: 「最美妙的莫過於能體驗神秘未知的一切。因為它是我們站在真正的 藝 術和純粹科學搖籃邊的最起碼的激情」, 我深深覺得「科學」和「藝術」是「醫學」的父母親, 「為什麼」和「數學」是「科學」的父母親, 「無知」和「好奇心」則是「為什麼」的父母親, 因此「無知」和「好奇心」是「醫學」的曾祖父母: 我們千萬不要輕視我們的曾祖父母。
赫曼赫賽(「流浪者之歌」的作者)說:「知識能傳達(教導), 智慧卻不能傳達(教導)」: 教育讓我們得到了知識, 教育卻也讓我們失去了「知道自己的無知」的能力。 可惜的是「無知」卻是智慧的來源: 蘇格拉底說:「我知道自己的無知, 別人不了解自己的無知, 因此我比別人更有智慧」, 因此蘋果的賈伯斯說:「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
其實教育應該是培養我們靠自己獲得智慧的能力, 因此蘇格拉底說: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朱銘(台灣著名的雕刻家)認為修行是獲得智慧的唯一方法, 因此他說:「學習是獲得, 修行是忘掉」。笛卡兒說(西方理性主義的奠基者):「我思故我在
教育似乎提供了我們世界上所有問題的答案, 因此讓我們失去了「好奇心」。 但是「無知」只有和「好奇心」結婚才能生下「智慧」: 2009年美國堪薩斯州華裔女孩12歲的馬天琪(Clara Ma)在一篇短文中說:「好奇心如永不熄滅的火焰般炙熱, 存在每個人的內心。它讓我每天起床,猜想今天會有什麼令我驚奇的
愛因斯坦說: 「最美妙的莫過於能體驗神秘未知的一切。因為它是我們站在真正的
有情
父親八十歲生日的時候, 我們幾個子女幫他暖壽, 酒酣耳熱的時候父親站起來鄭重地對子女以及孫兒女們說: 「不可持有的是你自己的感受, 不可出賣的也是你自己的感受」, 可惜的是當時我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一直到多年以後我才有一點點的體悟, 現在我對這句話的解讀是「不可執著, 但要有情」。
雖然做人「不可執著」, 但是人生而有感官, 我們會看到紅花綠葉, 我們也會聞到鳥語花香, 所以英國詩人雪萊說:「當溫柔的聲音消失時, 音樂在記憶中顫動; 當甜美的紫羅蘭凋零時, 芳香在嗅覺間縈繞」, 所以我們高興的時候會笑, 悲傷的時候會哭, 當我們看到值得同情的事物的時候更會感同身受。
雖然「喜怒不形於色」是修養的極致表現, 但是這就像戴著假面具生活一樣, 可以想像這種生活一定是痛苦的, 因此心理學家警告我們說過度壓抑情緒會造成心理的崩潰, 也因此廚川白村說:「藝術是苦悶的象徵」, 最有名的例子是梵谷, 這位可憐的畫家一生只賣出一幅畫(他的弟弟買的), 他的畫作可以說是他苦悶的象徵, 例如他的著名畫作「星夜」是在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 後來他卻割耳甚至自殺了。
「不可執著」並非「不可有情」, 這就像劉禹錫的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因此「不可執著」就是要「隨緣」, 要「觸景生情」, 要擁有「赤子之心」, 而且不可以出賣自己的感受(喜、怒、哀、樂、愛、恨), 因為有「感受」才能「施予」, 有「感受」生命才能多采多姿, 有「感受」才能譜出「生命的樂章」, 有「感受」貝多芬的「快樂頌」與蕭邦的「離別曲」才能帶給我們感動與共鳴。
蕭伯納(電影「窈窕淑女」的原作者)說: 「人類最大的罪惡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 埃利•維瑟爾(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說:「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 赫曼.赫賽在「流浪者之歌」中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愛, 它比知識重要, 它也比智慧重要, 你可以去研究它, 但是千萬不要輕視它」, 所以「愛(有情)」能治療「無情」。
我們因為「有心」所以能感恩(「恩」就是「因心」), 我們因為「有情」所以能感動。「有情」就是「關心」週遭的事物, 也就是「心動」, 當心弦被觸動了我們就會產生同情心, 例如醫生每天面對的是病人(patient, 英文的意思是「忍耐」的人, 因為病人忍耐了很久才把他的秘密告訴醫生), 這就像杜甫的詩:「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一樣, 所以我們應該要「有情」才能「用心」照顧病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