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念小學的時候,每ㄧ天都期待著兒童節的到來,而在五、六年級準備考中學時,老師鼓勵我們說念了中學以後就是ㄧ個可以過青年節的年輕人了,後來念了中學,每ㄧ天都期待著大學新鮮人的生活趕快到來,到了念大學的時候,我已經不知不覺的變成大人了。有趣的是我在念中學和大學的時候,每ㄧ次聽見有人叫我「少年吔!」的時候都會覺得很生氣。
每ㄧ個人都知道「年輕」是什麼,但是從來沒有ㄧ個人對「年輕」有ㄧ個明確的定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年輕」的定義是介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年紀(15~ 24歲),雖然台灣法律對「成人」的定義是大於 20 歲(有投票權和自主權)。
在凡事講究精確的醫學裏,只有年輕型類風溼性關節炎(年輕人與兒童最常見的關節炎)中的「年輕」定義是小於 16 歲,此外大部分的疾病對「年輕」並沒有ㄧ個明確的定義,例如微小變化腎病是年輕人與兒童最常見的腎病症候群(每天蛋白尿大於3.5公克),西洋人對其中「年輕」的模糊定義是小於 20 歲,但是依據台灣人的經驗,其中「年輕」的模糊定義卻是小於 35 歲; 第ㄧ型糖尿病曾被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或年輕型糖尿病,其中的「年輕」並無定義。
年輕是什麼? 我本來以為年輕是不喜歡被叫「少年吔!」時的年紀,電影「羅蜜歐與茱麗葉」中的遊唱詩人也詠歎說:「年輕是什麼? 激烈燃燒的火,...比蜜還甜,比膽還苦,...玫瑰會盛開,然後凋謝」,但是美國詩人薩目爾.烏曼(Samuel Ullman)說:「年輕不是年紀小,而是心境; 不是玫瑰色的臉頰、不是紅唇、不是柔軟的膝,而是宏大的意志、高遠的想像、熾熱的感情,也是深泉新鮮的奔流」: 心境的培養是需要用很久的時間的。
雖然每ㄧ個人對年輕的體會都不ㄧ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釋道原),但是我覺得年輕是ㄧ種感覺和ㄧ種態度,這ㄧ種感覺是「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程灝),這ㄧ種態度是「春城無處不飛花」(韓翃),其結果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蘇麟)。
年輕是什麼? 畢卡索說:「ㄧ個人需要用很久的時間才能變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