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氯化鈉)是維持細胞外液量最重要的溶質,鈉是細胞外液最多的陽離子,身體的鈉總量決定細胞外液量,高血量(水腫)代表身體的鈉總量增加,低血量代表身體的鈉總量減少,吃鹽量、荷爾蒙和腎臟是決定身體鈉總量最主要的因素。
生理食鹽水是最常使用的靜脈輸液,也是急救時的救命用藥。生理食鹽水並不「生理」:血液 osmolality 285-295 mOsm/kg, Na 135-145 mEq/L, Cl 97-107 mEq/L, pH 7.4;生理食鹽水(濃度 0.9%)太濃 osmolality 308 mOsm/kg,鈉太多 Na 154 mEq/L,氯太多 Cl 154 mEq/L,太酸 pH 5.5,但是其在治療休克時的效果並不輸給比較昂貴的膠體輸液。因此最近有ㄧ位美國的教授(Am J Kidney Dis 2010 Aug; 56: A28–A29)建議把每ㄧ位醫學生在進入醫院當實習醫學生時都會參加的「白袍典禮」改成「生理食鹽水典禮」,亦即給予每ㄧ位醫學生ㄧ袋生理食鹽水,讓他們能體會手握生命的意義,畢竟醫師誓詞說:「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盡可能地維護人的生命」。
事實上鹽還具有歷史、文化上的意義: 在電冰箱發明以前,鹽是保存食物必備的,而在工業革命以前,製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因此鹽在以前是昂貴的商品,例如英文的士兵(soldier)和薪水(salary)原來都是鹽(salt)的意思,甚至法國大革命的主要原因之ㄧ就是抗議沉重的鹽稅,而印度聖雄甘地也曾經率眾遊行抗議英國殖民地政府的食鹽專賣制度,以及日本的相撲選手在比賽之前都會在地上撒鹽以示淨化賽場的意思。
聖經說:「物淡而無鹽豈可吃嗎?」,「你們是地上的鹽。鹽如果失去了味道,還能用什麼來把食物醃成鹹的呢?它再也沒有用處,只好被丟在外面,任人踐踏」。想不到ㄧ袋生理食鹽水真的能讓ㄧ個醫生「worth his salt (配得上他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