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三年級念微生物學的時候,知道有極少數的「好細菌」,例如酵母菌,但是住在人體內的細菌幾乎都是「壞細菌」,例如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梅毒螺旋菌、肺結核桿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病雙球菌等。
後來念了藥理學知道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性疾病,當了醫生以後發現抗生素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宣稱能殺死大多數細菌的廣效性抗生素更是推陳出新,從此以後人類展開一場與細菌之間的軍備競賽,細菌則用加速突變及演化來應付人類的攻擊,如今世界上已經出現了許多的「多重抗藥菌」。
當我們跟細菌打仗的時候,我們應該先做細菌培養,先根據資訊及經驗派出適當的將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等到細菌培養的結果出來或是先發的抗生素三天(讓將軍有足夠的時間打勝仗)無效的時候才改藥(降階或進階),而不是一昧的使用後線的廣效性抗生素,因為我們就像用抗生素跟細菌玩牌一樣,王牌(廣效性抗生素)一定要留在後面用,才不會以「上䦉對下䦉」。
「人類微生物基因體計畫」已經發現正常人體內細菌的數目是人類細胞數目的十倍,可見人體內大部分的細菌都是「好細菌」,事實上一個體內完全無菌的人是無法存活的。
以後的教科書應該要教導學生如何分辨「好細菌」與「壞細菌」,而不是一見到細菌就要殺死它,因為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我們是細菌的後生晚輩:我們在大自然的面前應該要懂得謙卑。
細菌已經在生命的樂隊待了 39 億年,人類只待了 20 萬年:演化這位指揮家教我們要與大多數的細菌和平共存,才能演奏出美麗和諧的生命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