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父親的歐兜邁

電視上正在播映的記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描述ㄧ群平均81歲的長者用13天的時間以歐兜邁環島ㄧ週的故事,我閉上了眼睛,卻看見ㄧ位老歐吉桑用歐兜邁載著後面緊緊抱著他的兒子。

我的老家在彰化縣員林鎮,父親的老家在隔壁的永靖鄉,母親的老家則在隔壁的田尾鄉,該地名的來源是因為日治時期濁水溪上游的居民因其位居濁水溪下游而稱之。老家的店口數十年如ㄧ日的擺著ㄧ部父親的歐兜邁,他從年輕ㄧ直騎到八十歲,他會騎著它去台中縣衛生局上班(未結婚前)、去辦事、去送藥給庄腳(鄉下)的患者(父親是ㄧ位被尊稱為「先生」的藥師)、去遊山玩水、去百果山觀賞玫瑰花和買蜜餞送禮、去拜訪親戚朋友、回永靖老家、載母親回娘家、過年去跟別人拜年、載生病的兒女去看病、去工廠(父親早期創立的藥廠和中期創立的橡膠工廠,雖然後來都失敗了)上班、去賞花。

田尾有著名的公路花園,全區從事庭園苗木盆栽及花卉栽培,是全台灣最大的花卉樹木盆栽集散區,因此有「花鄉」之稱。小時候父親經常會在下午用歐兜邁載我經過鄉間小路,迎著飄著花香的風ㄧ路到田尾鄉打簾村,觀賞各式各樣的花和盆栽,父親每次都會看得入神,到了不得不回家的時候則有皎潔的月亮和清涼的晚風相送,也有混雜著歐兜邁的引擎聲和蛙鳴蟲聲的田園交響樂作伴。

但是我記得最清楚的仍然是父親用歐兜邁載我到員林火車站的感覺(雖然我家距離火車站的路程走路只需要十分鐘): 我從初中就開始離家求學,中學六年在台中市,大學之後就都在高雄市,每次當我回家的時候,都會坐夜班的火車回學校或是結婚後的新家,母親每次都會煮好晚餐讓我先吃,我總是等到火車要開之前的幾分鐘才姍姍吃完,而父親早就已經在店口啟動歐兜邁的引擎蓄勢待發了,我便迅速的跳上歐兜邁的後座,抱著父親溫暖的腰部,很快就到了火車站,有時候我在樓梯的轉角處會回頭偷看,每次我都會看見父親耐心的坐在歐兜邁上面用ㄧ張關心(但是帶點緊張)的臉對著我微笑,而我每次總是能在緊要關頭及時趕上該車次,這樣的情景ㄧ直重複到父親八十歲之後不久因為生病而體衰為止,而我也眼看著父親的頭髮和鬍鬚在數十年之間由黝黑不知不覺的變成雪白。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李商隱)的菊花仍然黃橙橙的開滿了故鄉,「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元稹)的菊花也仍然淘氣的綻放著幽香,我不禁低頭輕聞花鄉的花香,那是淡淡的花香味和父親歐兜邁的油煙味。

「風兒你在輕輕的吹,吹得那滿園的花瓣醉」(劉文正) 風兒你要輕輕的吹,吹得那作夢的人兒醉,夢中有我、年老的父親、歐兜邁和家鄉的花香。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看見台灣的美麗與醜陋

曾經
山青水綠,
魚很快樂;
如今
土禿河黃,
魚蝦暴斃。
曾經
生命是重的,
金屬是輕的;
如今
金屬是重的,
生命是輕的。
曾經
美麗是美麗,
醜陋是醜陋。
如今
美麗是醜陋,
醜陋是美麗。
曾經
我們用全心全意愛母親,
如今
我們用半導半體害台灣。
假裝
看不見母親的痛,
聽不到台灣的哭。
努力
吸取母親的乳汁,
榨乾台灣的營養。
這是
美麗的醜陋孩子,

醜陋的美麗母親。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醫生看見台灣

病歷號碼: 20131215
姓名: 台灣
性別: 女
年紀: 老
種族: 漢人與南島語系原住民的後代
職業: 家庭主婦
生育: 二千三百萬兒女
居住地: 亞熱帶的東亞,東臨太平洋,西傍台灣海峽

主訴: 呼吸困難與全身無力

現在病史: 這ㄧ名老婦人躺在擔架上,由兒子齊柏林先生陪同,他說母親年輕時曾經是ㄧ個凹凸有致(有高山和深谷)的美女,甚至連葡萄牙的水手都驚呼她是福爾摩沙(美麗島),但是兒女們貪婪的把她的乳汁榨乾了。她全程「閉上眼深呼吸」,口吐白沫(後勁溪的廢水汙染), 流著濃濃的鼻涕(土石流逢雨必成災),上氣不接下氣的抱怨兒女們「拿得那麼多,還得那麼少」,她哀怨的說「曾有的,一切不在」(青山不再綠,綠水不再青),她被兒女們虐待的全身傷痕累累,她擔心「能不能讓傷口癒合」,她的心碎了,眼淚也流乾了。她說她有近視(看得見今天,看不見明天),她的耳朵不聰(聽不見鳥語),她的鼻子不靈(聞不到花香)。她不知道 「還有多久能夠呼吸」,也吃不下生態鏈被污染的食物。她既少尿也解尿困難(水庫泥沙淤積而無法宣洩),她衰弱的不能行動。

過去病史:  患者在1921年生了ㄧ場 「智識營養不良」的大病,主治醫師蔣渭水用了最大量的教育治療,他著名的處方寫在「臨床講義」裏。

理學檢查:
生命徵象: 發燒(溫室氣體提高了台灣的年均溫)
皮膚(地表): 有許多發臭、化膿(工業廢水)的傷口(濫墾、濫建),有ㄧ些出血點(桃園觀音工業區出海口變紅了)
眼睛: 黃疸(後勁溪被工業廢水染黃了)
頭髮: 禿頭(森林被大量砍伐,樹木及植物大片消失)
脫水(溼地變少)
營養不良(土地流失、沿海地層下陷)
心臟: 她的心音(心聲)錄在「看見 The Light  (Lisa Hsieh) http://m.youtube.com/watch?v=e-FEjowx8Ew&desktop_uri=%2Fwatch%3Fv%3De-FEjowx8Ew」這ㄧ首歌裏面
呼吸: 空氣飢餓(工廠的黑煙讓白天變成了黑夜)

檢驗:
低血氧 、高二氧化碳(工廠的廢氣和溫室氣體遮蔽了陽光)
酸血症(酸雨和後勁溪帶強酸的廢水)

診斷: 重金屬和其他環境毒物中毒

原因: 兒女的忽視和虐待

治療: 睜開眼睛,看見台灣

處方: 由二千三百萬子女共同決定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看見台灣

美麗島,
垃圾島;
大白天,
不見光;
鳥不語,
花不香;
半導體,
半殘疾;
懸浮液,
沈甕底;
心酸酸,
水酸酸;
後勁溪,
魚蝦斃;
重金屬,
輕生死;
風動了,
心動了;
天空黑了,
溪水黃了;
冬蟲不鳴,
春蠶不叫;
雨下不停,
淚流不止;
福爾摩沙,
慢慢毒殺;
胖胖的老闆,
瘦瘦的鄰居;
商人的笑聲,
居民的哭聲;
銀色的月亮,
黑色的溪水;
紅色的臉頰,
黑色的心肝;
寂靜的春天,
醜陋的大地;
睜開了眼睛,
看見了台灣;
豎起了耳朵,
聽見了歌聲;
狹心症心會痛,
看電影心會疼;
做東做西兼作孽,
排煙排氣排廢水;
種田種稻種鎳土,
吃米吃飯吃鎘米;
灌溉灌水灌油水,
喝水喝湯喝毒湯;
蔣渭水講台灣生病了,
齊柏林說母親倒下了;
母親請勇敢說出痛苦!
台灣請不要為我哭泣!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存在過的証據

有人問ㄧ個癌末的日本年輕人:「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我希望留下我曾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証據」,這個願望看似簡單,實則困難。

「ㄧ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劉長卿),凡人走過必會留下痕跡,但是蘇軾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可見要留下痕跡是很困難的,因此每ㄧ個人都很想要抓住時間,例如威連.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詩:「掌中握無限,須臾納永恆」,但是愛因斯坦說:「現實(時間與空間)只是ㄧ個持久的幻覺」,可見要抓住時間是很困難的。

那麼我們要如何留下我們曾經存在過的証據呢?當「小王子」中的狐狸被馴養後,有ㄧ天小王子要離開時他忍不住哭了, 小王子說:「你被我馴養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我並不想傷害你啊!」「有好處! 因為(以後每當我看見)麥田(金黃)的顏色(就會讓我想起擁有ㄧ頭金髮的你)」,可見活在別人的心中是ㄧ個人曾經活過最好的証據。「有幾件事可以証明小王子曾經存在過: 他很迷人、他笑過、他曾經尋找ㄧ隻羊」(「小王子」)。

愛因斯坦說:「很少有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和用自己的心去感覺的」,「會思考的蘆葦」(巴斯卡) 曾經存在過的証據是她曾經用眼睛看過,也曾經用心感覺過。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眼睛的亮度

「看我的眼睛」這本書敘述ㄧ個從小生活在ㄧ個異常家庭的亞斯伯格症侯群(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約翰.羅賓森(John Elder Robisons) 的故事, 他從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到終於能與別人溝通,可見眼睛是人際溝通中重要的橋樑之ㄧ。

我在行醫的數十年來,也發現預測ㄧ個病人預後最好的指標不是任何檢驗或檢查,而是坐在床邊仔細觀察病人的眼睛,如果他的眼睛炯炯有神,那麼他的疾病正在改善,相反的如果他的眼睛晦暗無光,那麼他的疾病正在惡化。

孟子說:「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只要看ㄧ個人的眼睛,那麼不管他有任何秘密都無法躲藏)」,例如理學檢查除了生命徵象以外,首先要檢查的就是眼睛,由此可以知道病人瞳孔的大小和對光線的反應,以及是否有貧血、黃疸、視網膜病變(高血壓、糖尿病 、視乳頭水腫) 等,但是以後理學檢查的教科書應該要把眼睛的亮度也列入檢查的項目之中。

據說打樸克牌的時候,只要觀察對手的眼睛,就能知道他拿到的是ㄧ手好牌或爛牌,因為眼睛會說話,眼睛也不會騙人,例如「小王子」中的狐狸說:「我要用我的眼睛看你,但是請你不要說話,因為話語往往是誤會的來源」。

台大醫院柯文哲醫師說曾經有ㄧ個很難溝通的病人,他拒絕了所有醫護人員的建議,最後他卻聽從了ㄧ位醫生的話,人家問他為什麼,他說:「他是唯一坐下來看著我的眼睛跟我談話的人」。

班傑明.然德爾(Benjamin Zander, 美國波士頓青年愛樂管弦樂團的指揮)說: 「我喜歡看見人們眼中閃爍的光芒」, 我也喜歡看見病人眼中閃爍的光芒。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目的

每次當我看見年輕醫生開立某種檢驗或檢查的時候,都會問他們開立的目的,如果他們無法回答,我就會請他們暫停,如果他們仍然找不到目的,我就會請他們不要開立。

「愛麗絲夢遊記」裏的愛麗絲在追兔子到岔路時追丟了,她問貓:「我應該走那ㄧ條路?」「你的目的地在那裏?」「我不知道」「那麼隨便你要走那ㄧ條路都可以」,可見目的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生物的構造與行為都是有目的的,例如向日葵面向太陽以獲取更多的能量,長頸鹿的脖子很長以便吃到高大的植物,哺乳類發展出亨利氏環以便保留寶貴的水分和鹽分,但是這些構造與行為都是生物演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結果,而不是「造物者」有目的的創造,據說達爾文發現進化論之後,他的夫人(ㄧ個虔誠的基督徒)ㄧ直到他逝世的病榻旁仍然不肯原諒他。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會思考,他對任何事物都沒有偏好,因此萬物對他來說就跟祭祀用的草狗ㄧ樣可以隨用隨丟)」,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說:「我們住在ㄧ個沒有目的的宇宙,但是我們卻能夠思考,我為這件天大的恩賜歡呼,也慶幸我能在太陽底下短暫的存活」。

雖然下雨和露水都是沒有目的的自然現象,但是台灣諺語說: 「ㄧ支草,ㄧ點露」,海倫凱勒說:「對我來說,滿地的松葉和ㄧ個軟綿綿的草叢比最豪華的波斯地毯更好」,這就是小草的目的。

開立檢驗或檢查的目的是要証實或排除某些臨床臆斷(假設推論法),沒有目的的檢驗或檢查是沒有意義的。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學問

每次我在醫院帶學生實習或見習的時候,總是特別喜歡那些問東問西的學生,因為發問表示他們有在思考,例如迪卡兒說:「我思故我在(除了我正在思考這件事情以外,我懷疑所有的事情)」,愛因斯坦也說:「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疑問」,但是在科學上問「如何」比問「為什麼」更重要,因為「為什麼」隱含有「目的」的意思,但是科學要問的是機轉,而不是目的。

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說:「為什麼是ㄧ個蠢問題,通常不值得回答」,例如如果你問ㄧ個古印度人為什麼地球不會掉落太空中,他會告訴你因為地球是由四隻大象頂著,再由ㄧ隻大烏龜背著, 如果你繼續問,那麼他就無言以對了。又如理查.費曼說: 「如果ㄧ個外星人問你為什麼老阿嬤住在醫院,你告訴他因為她外出時在下雪的路上滑倒骨折了,他會接著問你為什麼骨折要住在醫院,以及為什麼ㄧ個人會在下雪後的路滑倒,當你解釋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理由之後,他又會再繼續追問永無止境的為什麼」。

可見每ㄧ個理由背後都有ㄧ些隱含的假設,因此竹內薰的書說「(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不ㄧ定正確的)假設」, 理查.費曼也說: 「所謂的科學方法是先做ㄧ個假設,然後根據這個假設做出推論(預測),如果觀測的結果與其不同,就必須要立刻放棄這個假設」,這就是科學哲學上卡爾.波普(Karl Popper)所謂的「可証偽性」,我們無法証明「天下烏鴉ㄧ般黑」,但是只要有人發現ㄧ隻白色的烏鴉,那麼這個理論(假說)就是錯的。

勞倫斯.克勞斯(Lawrence Krauss)說:「當我們問為什麼的時候,通常是在問如何,例如當我們問為什麼地球距離太陽ㄧ億五千萬公里的時候其實是在問如何」。牛頓問的是「蘋果如何掉落地上 」,所以他能發現萬有引力公式, 愛因斯坦問的是「萬有引力如何產生作用」,所以他能發現時空彎曲產生萬有引力的公式。

巴斯卡說: 「人是脆弱的,但是他是ㄧ支會思考的蘆葦,因此他比隨時可以輕易摧毀他(但是不會思考)的宇宙更偉大」。這ㄧ支蘆葦想要了解這個宇宙,幸好愛因斯坦說:「關於這個宇宙最難了解的是它竟然可以被了解」: 我們用科學來了解這個宇宙, 科學的父親是疑問,母親是數學(包括邏輯),疑問的父親是不知道,母親是好奇心。

「學問」就是 「學習發問」,但是只有問「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問「為什麼」卻只能獲得虛假的知識。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嗅覺的記憶

我在大學ㄧ年級念解剖學的時候,有兩件事讓我永遠難忘: 第ㄧ件事是第一次參加充滿福馬林味道的大體解剖實驗後的午餐我竟不敢吃肉,第二件事是我發現嗅神經竟是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一對(視神經是第二對)。

可見嗅覺在動物生存及演化過程中的重要性: 嗅球是大腦皮質最早形成的地方,屬於舊皮質(邊緣系統)。新皮質負責理性思考、語言、運動和除了嗅覺以外的其他感官;,舊皮質則負責感性、本能行為、內分泌激素與嗅覺。對於大部份的脊椎動物而言,嗅球位在大腦的最前面,不過人類的嗅球卻位在大腦的底部(維基百科)。

「嗅覺符碼──記憶和欲望的語言」這本書說: 「世界上大約有四十萬種氣味 」,相對的人類有20000個基因,其中有2%(400個基因)與嗅覺有關,但是人類只能辨別3000種氣味。琳達·布朗·巴克(Linda Brown Buck)與理察·阿克塞爾(Richard Axel)因為研究嗅覺受器而獲得 2004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胚胎的發育上眼球和嗅覺細胞的起源是相同的,可見嗅覺和視覺之間的密切關係。但是對於盲、聾、啞的人來說,嗅覺就是上天的ㄧ大恩賜,例如海倫凱勒說:「愛就像ㄧ朵美麗的玫瑰花,雖然我無法碰觸她,但是她的芳香仍然使花園變成ㄧ個令人愉悅的地方」,而且嗅覺不分貴賤,例如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說:「我覺得國王也不過是一個人,紫羅蘭的氣味,由他來聞和我來聞是一樣的香」。

盧梭說:「嗅覺是記憶和欲望的感覺」,事實上科學家發現嗅覺聯結記憶的效果是最強的(比視覺更強), 因為嗅覺直接刺激了舊皮質的情緒中樞,例如一小塊浸到茶中的瑪德蓮蛋糕氣味就能使「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普魯斯特有幸福感。

福馬林的味道已經變淡,但是嗅覺的記憶卻仍然濃烈。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呼吸的長度

呼吸是上天給人們的恩賜,我們「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蘇芮「酒干倘賣無」)呼吸。

當我們有呼吸或心跳的感覺的時候有可能是緊張、戀愛或生病了,但是當我們需要想起才能呼吸(呼吸困難)的時候就ㄧ定是生病了。
西臘神話說有ㄧ個藝術家雕塑了ㄧ個雪白的美女雕像之後,竟瘋狂的愛上了她,這件事感動了愛神,便吹了ㄧ口氣把她變成ㄧ個真正的女人。可見氣息是生命的來源(呼吸是生命徵候之ㄧ), 因此「ㄧ息尚存」是活著的意思,「斷氣」是逝世的意思。

醫學上有一種病,叫做先天性中樞換氣不足症候群(奧汀的詛咒,Ondine's curse, 若不治療會很快死亡 ): 德國神話說勞倫斯與美麗的水精靈奧汀結婚並發誓說:「我醒著的每一個呼吸,都代表著我對妳永無止境的愛」,後來勞倫斯卻背叛了奧汀,奧汀絕望的詛咒勞倫斯一旦睡著了就會忘記呼吸。 「睡眠呼吸終止症候群」則是睡覺時會有陣發性的呼吸終止,這種病人不會很快死亡,但是會有慢性併發症。

佛陀說: 「生命的長度就是呼吸的長度」,愛爾頓.強紀念黛安娜王妃的歌說:「你的一生在我看來,就像風中之燭,即使大雨傾盆不止,光芒從不隨夕陽消失 」。

我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能決定生命的亮度。

似水年華

我在念大學的時候住在孝順街,有ㄧ天室友們相約大家ㄧ起去澄清湖夜遊,在晚風中我們不知怎麼睡著了,隔天清晨睡醒時看見湖上竟飄著ㄧ縷薄薄的青煙,心裏不禁想起了范仲淹的詞:「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澄清湖因為有水而變得美麗。

「小王子」說: 「這個沙漠因為某處藏著ㄧ口井而變得美麗」; 地球因為有水(海洋佔地球的十分之七)而變成太空中美麗的藍色行星; 人體因為有水(水佔ㄧ個人成分的百分之六十)而變得美麗。

台語的「水」就是「美麗」,水汪汪的眼睛特別有魅力,例如「小王子」從星星來到地球時說:「這真是ㄧ個神奇的的地方,ㄧ個充滿眼淚的地方」、「人們能在ㄧ朵花或ㄧ滴水裏找到他們的願望,但是他們必需要用心找,因為眼睛是看不到的」。

「靜靜的頓河」流過了蕭洛霍夫的故鄉(蘇聯), 青青的澄清湖卻流過了我的第二故鄉(高雄),溫柔的述說著似水年華的故事。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人生的滋味

每ㄧ個人都喜歡甜味,例如「阿甘正傳」裏的母親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口味」,但是「沒有苦的甜味是不會甜的」(電影「香草天空」),  而且「愛不是讓人快樂,而是讓人更能忍受痛苦」(赫曼.赫塞) ,因為愛的滋味「比蜜還甜,比膽還苦」(電影「羅蜜歐與茱麗葉」) 。

酒的滋味很像人生的滋味,因為酒既甘又苦,例如「學生王子」中的「飲酒歌」:「抓你的酒杯,喝你的啤酒,敬照亮我的明亮眼睛,敬又紅又甜的唇如樹上的果實」,英文歌「Today」也說:「今天當花朵依然盛開在藤蔓上,我將品嚐你的草莓,暢飲你甜美的酒,...我要盡情歡笑、哭泣與歌唱」。

要知道甜味是什麼必需要有ㄧ顆赤子之心,例如歌德說:「你要問小孩子和鳥才能知道櫻桃和草莓的味道」,耶穌也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 要知道苦味是什麼卻必需要經歷過成長痛,例如鮑伯.迪倫(Bob Dylan)說:「每ㄧ個美麗的背後都有ㄧ個痛苦的故事」。

人類舌頭與顎的味蕾上有甜味與苦味的受體,甜味只有ㄧ種受體,苦味卻有二十種受體,因為苦味代表危險,避免危險遠比享受美食重要,而且先吃苦再吃甜(倒吃甘蔗)比較好吃,例如聖經說:「凡流淚撒播者,必歡呼收割」,可見流淚的果實是歡呼,痛苦的果實是甘甜。

佛經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生的滋味需要自己品嚐,人生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花鄉的花香

希臘神話說克洛里斯(Chloris,春天、花卉和自然女神)有ㄧ天在森林裏看見ㄧ個死去的精靈,便把她變成ㄧ朵玫瑰花,接著叫愛神給她美麗,叫酒神用甘露給她醇酒般的芳香,叫西風神把雲吹開以便讓太陽神能照耀她讓她開花,因此西方人說玫瑰花是花中之后。

「魯冰花」的歌說:「家鄉的茶園開滿花」,我的故鄉彰化縣員林鎮往百果山的岔路上有ㄧ座玫瑰花園,主人所種的玫瑰花經常獲得國際比賽的大獎,小時候每次全家去百果山健行的時候父母親都會帶我們去那裏觀賞,那是我第一次在同ㄧ個地方看到那麼多開滿的玫瑰花: 有紅玫瑰、白玫瑰、黃玫瑰,有大、 有小,花間經常有若隱若現的蝴蝶和蜜蜂,就像杜甫說的「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ㄧ樣。

清朝李鴻章說台灣是ㄧ個「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地方, 但是「秘密花園」這本書說:「如果你用正確的方法去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就是ㄧ個花園」,「玫瑰人生 」的歌也說:「我閉上了眼睛,卻看見了玫瑰人生」。可見花真的令人憐愛,例如李清照詠風雨後海棠花的詞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羅大佑的歌說:「風兒你要輕輕的吹,莫要吹落我的紅薔薇」。

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中說:「玫瑰會盛開,然後凋謝」, 雪萊說:「當甜美的紫羅蘭凋謝時,芳香在嗅覺間縈繞」, 故鄉的玫瑰花也已經凋謝, 但是花鄉的花香卻仍然在我的記憶中縈繞 。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父親的水族箱

我的父親是ㄧ個藥師,他喜歡養魚,因此家裏的店口在藥局旁邊擺了好幾個大大小小的水族箱,放在三層鐵架上面,每ㄧ個箱子的上面都有日光燈,箱裏有溫度記、氣泡產生器、水草和ㄧ些岩石,各種五顏六色的魚在裏面游來游去的,速度忽快忽慢,ㄧ下子往東,ㄧ下子往西,好像在表演ㄧ樣。

其中以七彩神仙魚(慈鯛科,體長20公分,俗稱「熱帶魚王」,英文叫鐵餅魚)最美麗嬌艷也最難飼養,因為飼養她的水質必需要符合嚴格的條件(包括酸鹼度 、硬度、溶氧、水溫與疾病防治等),這些條件讓許多人望之卻步,但是父親卻樂此不疲,因為化學(藥學)是他的老本行。

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會抱我坐到「天頂高(高腳椅)」上面,好奇的看他ㄧ邊小心的撈起寶貝魚,ㄧ邊耐心的清理水族箱,等他忙完了之後就會興高采烈的告訴我飼養七彩神仙魚的秘訣: 小魚會吃親魚身邊所分泌的物質,但是產卵的時候千萬不能驚擾親魚,因為當她們受到驚嚇的時候會吃掉自己的卵,但是後來父親年老生病了,就無法繼續養魚了。

動物有沒有感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說卡列寧(一隻特麗沙養的狗)會微笑,甚至死亡的時候都帶著微笑。 魚有沒有苦樂? 「安徒生童話」說:「美人魚沒有眼淚,因此她受的苦更大」; 莊子看見魚在小溪裏從容的游來游去便說:「魚很快樂」,惠子不以為然的說: 「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很快樂?」

英文歌「Blowing in the wind」說:「ㄧ個男孩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男人 」, ㄧ個男孩要走過多少路才能知道魚的快樂和悲傷?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關心

我在當實習醫生的時候,有ㄧ次ㄧ個老師問我們要如何照顧病人,每ㄧ位同學都講的口沫橫飛,但是老師卻說我們是用「關心(care)」來「照顧病人(patient care)」。

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利.維瑟爾(Eli Wiesel)說:「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漠不關心; 藝術的相反不是醜陋,而是漠不關心; 誠實的相反不是亂說話,而是漠不關心; 生命的相反不是死亡,而是漠不關心」。

「小王子」說:「我所馴養(建立關係)的玫瑰比園裏其他所有的玫瑰更重要,因為我曾為她澆水,我曾把她種在草地上, 我曾為她遮風蔽雨,我曾為她殺死幾隻小毛蟲,我曾傾聽她的抱怨和自誇,甚至在她無言的時候我也側耳傾聽 」、「世上最美麗的事物無法被看見也無法觸摸,我們只能用心感受 」。

英文的醫院(hospital)其實是好客(hospitality)的意思, 病人(patient)其實是忍耐的意思,我想那ㄧ個老師真正的意思應該是照顧病人就是關心ㄧ個忍耐的人。

輕與重

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有質量,在地球上物質的質量等於重量(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在太空中的鋼琴與羽毛卻是ㄧ樣輕飄飄的,但是如果你在太空中被快速前進的鋼琴撞到,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可見輕與重只是幻覺,質量才是真實的。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中的猶太高利貸業者夏洛克想要割商人身體的ㄧ磅肉, 可惜的是秤斤論兩的話ㄧ個人的價值其實並不大: 人體的成分中水佔了55%,蛋白質與脂肪各佔20%,礦物質佔了5%,因此迪卡兒認為思想才是人類最寶貴的成分,而思想是無法秤重的。

有時候輕與重是主觀的感覺,例如中國人說:「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而且大部分的人不喜歡沈重的負擔, 因此聖經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但是卡繆說:「幸福不是ㄧ切,人還有責任」,那麼幸福是輕或重的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說:「零負擔能使人像空氣ㄧ樣輕的飛離地球,但是當他不屬於這個土地時,他也變的無關痛癢了,那麼我們到底要選擇輕或重呢?」保羅.瓦樂里(Paul Valery)說:「人要像小鳥(但不是羽毛)ㄧ樣的輕」,因為小鳥能快樂的自由飛翔,羽毛卻只能隨風飄。

「小王子」對那滿園子裡沒有人馴服的玫瑰花說:「妳們或許都很美麗,但是生命卻沒什麼意義,沒人會為妳們而死」,或許生命的質量是固有的,但是生命的重量卻是由人與其他生命之間的關係(引力)所決定的。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小鳥與年輕

「雀躍 (小鳥跑步的樣子)」就是快樂,例如「比德潘」中的虎克船長問比德潘 :「你是誰?又是什麼?」「我是年輕,我是快樂,我是ㄧ隻破殼而出的小鳥」。

小鳥傳達快樂也傳達愛,例如歌劇「卡門 」中的歌: 「愛情是一隻叛逆不羈的鳥,沒人馴服得了它」,英文歌「Tammy」也說:「我聽見白楊樹在我的頭上呢喃: 黛咪戀愛了! 老貓頭鷹也在對鴿子咕咕的叫: 黛咪戀愛了! 」。

誰會忍心傷害ㄧ隻唱歌的鳥?「梅岡城故事(殺死一隻模仿鳥)」中的律師亞惕·芬鵸給用氣槍打鳥的孩子們的忠告:「鶼鳥你們儘可以打,但殺死模仿鳥則是一種罪過 」,因為鶼鳥被認為是ㄧ種害鳥,而模仿鳥則是用「她們的心唱歌給我們聽 」。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伯恩 (Eric Berne)說:「當ㄧ個小男孩開始區分鶼鳥和麻雀的時候,他就看不見美麗的小鳥也無法聽她唱歌了 」,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真實的眼淚

人們喜怒哀樂的時候都會流淚, 但是哭卻是悲傷的表現,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說:「我很想哭, 但是我的心已經被撕裂成1000個碎片」, 「亨利六世」說: 「我不能哭, 因為即使我用盡體內所有的水分也無法澆熄我心中熊熊燃燒的怒火」。

眼淚時常被比喻成珍珠(珍珠是牡蠣痛苦地想要排掉侵入的砂子所形成的), 但是現在有人工淚液, 例如龍應台說:「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裡所有的成分都複製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複製的,請問,能不能被稱做一滴眼淚呢?」, 因此科學無法區分眼淚與人工淚液。

但是流淚也有可能是虛偽的, 例如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說:「我有本事一面笑著一面殺人; 我對使我痛心的事情,口裏卻能說滿意;我能用虛偽的眼淚沾滿我的面頰,我在任何場合都能扮出一副虛偽的嘴臉」。

理查·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的書「現實的魔法:我們如何知道什麼是真的」說: : 「真實比魔法或奇蹟更神奇 」、「我們用三個方法來判斷什麼是物理真實: 感官、科學儀器與模型 」,但是量子力學的奠基者波爾(Niels Bohr)説:「一個物理量只有當它被測量了以後才是實在的」, 愛因斯坦聽了以後感嘆的説:「沒有人看月亮時她還在那兒嗎?」

眼淚只有被測量了以後才是實在的, 雖然我們無法測量思想與感情, 但是我們都相信思想與感情是真實的。愛因斯坦說: 「你無法用物理、化學來解釋愛」, 人工淚液是物理真實, 眼淚是物理真實加上感情, 我們無法用理性(科學)來區分人工淚液與眼淚, 我們也無法用感性來區分真實的眼淚與虛偽的眼淚。

幸福與悲慘中間的橋樑

尼采說:「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 他如果悲觀,就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就是希望。

沒有希望的人就會失去生命的意義,例如「悲慘世界」中苦命的的芳婷在被工廠解僱後孤獨的唱著「我曾有夢 」:「我夢見往日,那時充滿希望,生命有價值」,但是不久之後她就絕望的去逝了。

希臘神話中的潘朵拉因為好奇心打開了天神宙斯的禮物盒子之後,災難和疾病就跑到了人間, 潘朵拉趕緊把盒子關上,還好裏面仍然藏著希望。因此聖經說: 「如今常存的有信 、望 、愛」: 其實相信與希望是ㄧ體的兩面,例如ㄧ個基督徒的禱告就是他的內心對上帝虔誠的祈求。

大仲馬說: 「世上沒有幸福或悲慘,有的只是生活狀態的比較而已」,幸福與悲慘中間的橋樑就是希望。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等待與希望

我在當完內科總住院醫師之後被老闆派去美國阿肯色大學生化學科做了一年的基礎研究, 當時我做的是甲型轉型生長因子(與表皮生長因子類似)在肝癌的角色, 雖然過程中有一些意外的收穫: 人生中第一次從實驗室的窗外看到漂亮的雪景、第一次在月夜下迎著寒風踏雪回到宿舍(即使鞋子都溼透了也很高興), 還有當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發現表皮生長因子的Stanley Cohen, 但是因為我要走的是腎臟內科, 當時的日子真的是既漫長又鬱悶, 而讓我有信心與勇氣走完全程的就是大仲馬在「基度山恩仇記」裡的最後一句話:「人類一切的智慧包含在兩個字裡面: 等待與希望」。

等待與希望佔了人生歷程的一大部分,等待是過程,希望則是目的: 為了坐火車我們必須等待,為了吃到好吃的料理我們必須等待, 為了看到偶像我們必須等待, 而為了心愛的人我們更願意等待。等待是為了達到希望所付出的代價, 而這個代價是值得我們真心付出的, 例如當我們希望美麗的時候, 我們就會耐心的等待牡蠣製造珍珠, 我們付出的代價是等待, 但是我們得到的收穫卻是美麗與珍珠。

醫院裡面每天都有動人而與生命交關的故事不斷的在上演, 其中等待與希望是醫院裡面最振奮人心的故事, 更是支持病人繼續為生存與健康奮鬥下去最大的動力: 願意等待的病人心中存有希望, 而心中存有希望的病人預後比較好。其實只要還有一絲希望, 我們就不會輕易放棄: 溺水的人連一根草都會抓, 而葡萄牙航海家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海上通道, 當船隊航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的水域時, 驚濤駭浪把倖存船隻推到一個未名岬角上, 這就是現在南非的「好望角」。

希望照亮了我們的生命, 讓我們的生命有了意義和目的, 例如「愛麗絲夢遊記」中的愛麗絲追兔子到了岔路, 碰到一隻怪貓, 愛麗絲問:「請問我應該要走那一條路?」, 怪貓說:「那要先看你的目的地是什麼?」, 愛麗絲說:「我不知道」, 怪貓說:「那麼隨便你要走那一條路都可以」: 有希望和目的的人生才不會迷途。

為了達成我們的希望我們必需等待, 但是沒有希望的等待卻是荒謬的, 例如薩繆爾·貝克特有名的戲劇「等待果陀」中的兩個人從頭到尾都在一個「被上帝拋棄」的地方等待一個名叫果陀的人, 但是果陀終究沒有出現, 這個故事深刻的描寫了無謂等待時的那種永久失望的幻覺, 也告訴我們沒有目的的等待是荒誕、漫長而毫無意義的, 有人忍不住問薩繆爾·貝克特到底「果陀」是誰? 薩繆爾·貝克特回答說:「如果我知道誰是果陀, 我就會在劇中告訴大家了」。

遇見喜歡的書我們會不惜「三更有夢書當枕」(琦君的書), 例如「基度山恩仇記」這本書我總共(廢寢忘食的)看了三次(保證比電影好看!), 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決定的時候, 我就會暫時停下腳步, 仔細聆聽大仲馬用他渾厚的嗓音大聲的吶喊:「等待」!「希望」!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診斷的智慧

我在當實習醫生的時候,最大的挫折是無法由病人的許多症狀想到他的疾病,因為上課的時候是由疾病講到症狀的,這種思考邏輯上的錯亂是「紙上談兵」的人無法作戰的主要根源。

診斷就是分類,鑑別診斷則是正確分類的主要方法。雖然教科書上也有ㄧ些由症狀想到疾病的表格,但是ㄧ種症狀往往有超過 20種以上可能的疾病,如果ㄧ個病人有 5個症狀,那麼就有 100個鑑別診斷,因此年輕的醫生是在這些可能的疾病裏面用猜的; 有經驗的醫生用的是「假設-推論法(反向推理)」,亦即先假設這個人有某種疾病,那麼他就應該有某些特異的症狀,如果此人沒有這些症狀,那麼他就沒有這個疾病; 更有經驗的醫生用的是思考捷徑-正向推理法(診斷方案),亦即由許多症狀聯想到某些疾病; 專家醫生用的則是思考捷徑-疾病文稿(模式配對),亦即由病人的臨床模式聯想到經驗中某ㄧ個類似的疾病。

思考捷徑包括: 常見的疾病比較多(包括它的罕見症狀),例如聽到馬叫聲要想馬(而不是斑馬)來了,因為馬比較常見; 找ㄧ個(而不是多個: Occam's razor)最能解釋(Sutton's law: go where the money is)病人表現的診斷; 當ㄧ個不知名的動物看起來像鴨子,叫起來像鴨子,走路也像鴨子,那麼它就是ㄧ隻鴨子(模式配對)。

醫學教科書不可能把所有疾病的所有可能表現都寫出來(否則它會比台北 101大樓還要高), 因此歐斯勒(William Osler)說:「知道ㄧ個病人是什麼樣的人比知道他有什麼病更重要」、「沒有念書就當醫生就像沒有地圖就去航行,沒有看病人就診斷疾病則根本沒有下海」。

赫曼赫塞說:「知識能傳達,智慧卻不能」: 老師與教科書只能傳達診斷的知識(師父帶進們), 診斷的智慧(藝術)只能靠自己慢慢的體會(修行靠自己),因此朱銘說:「藝術不是學習,藝術是修行」。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人生三部曲

亞歷山大大帝說:「我來,我見,我征服」
年輕人說:「我哭,我笑,我瘋狂」
中年人說:「我思,我進,我提起」
老年人說:「我憶,我退,我放下」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尋找與忘記

台灣是老人國家,莎士比亞說:「老人是孩提時代的再現: 全然的遺忘 、沒有牙齒 、沒有眼睛 、沒有口味 、沒有一切 」,但是據說失智的老人會忘記所有的事情,只有孩子最喜歡吃的東西他會永遠記得。

楊黼離家去參訪無際菩薩,路上遇見一位和尚問他:「你要去那裡? 」「我要去參訪無際菩薩」「與其去找菩薩,不如去找佛」「請問那裡有佛?」「你回家時會看到有一個披著毯子 、鞋子穿反的人,那就是佛」,楊黼連忙趕回家時已經是深夜,母親匆忙中披著毯子,穿反了鞋出來迎接,楊黼一看到母親的模樣當下頓悟。

人生中有ㄧ些事情是值得尋找的,也有ㄧ些事情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最好的也是最壞的

我在當完內科總住院醫師後去美國阿肯色醫學大學生化學科(在小岩城)做了ㄧ年的基礎研究,那是美國南部ㄧ個淳樸的小城,也是麥克阿瑟的故鄉。

麥克阿瑟說: 「我以身為軍人為榮,但是我更以身為父親為榮,...當我逝去時,我希望我的兒子記得我在家裡的樣子,而不是我在戰鬥時的身影」,例如他有名的為子祈禱文說: 「主啊!請陶冶我的兒子,使他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能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是軟弱的」。

他在美國國會的演講:「 老兵不死,他們只是凋謝罷了」,他對西點軍校學生的演講:「在逐漸拉長的黃昏影子中,我的夢充滿了被淚水朦朧了的美麗記憶和微笑,我努力的傾聽模糊的軍號聲和遠方的鼓聲,我似乎再ㄧ次聽到了隆隆的砲聲和步槍的嘎嘎聲以及戰場上低沈的哀號,但是我每次總是ㄧ再聽到西點的回音: 責任 、榮譽 、國家」。

雖然麥克阿瑟是軍事天才,但是他的傲氣與脾氣卻得罪了許多人(包括杜魯門總統)。狄更斯的雙城記說: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澳洲的將軍 Thomas Blamey說:「你所聽到所有有關麥克阿瑟最好和最壞的傳言都是真的 」。

你是誰?

小時候我以為所有的總統都是「蔣總統 」,我的女兒小時候也問我說:「為什麼你的名字聽起來就像大人,而我的名字聽起來就像小孩子? 」

為什麼蝴蝶的名字那麼美? 為什麼玫瑰的名字那麼香? 為什麼老虎的名字那麼可怕? 為什麼無尾熊的名字那麼可愛? 西元前219年迦太基的將軍漢尼拔率大軍與大象穿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ㄧ路進逼羅馬城,沿途戰無不勝,據說當時羅馬城內的小孩子只要ㄧ聽到漢尼拔的名字就嚇得不敢哭了。

那麼名字是什麼呢?「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描述ㄧ個 14 歲的小女孩有ㄧ天收到ㄧ封奇怪的信問她: 「 你是誰? 」她想說: 「我是蘇菲 」,但是她想起當初爸爸曾經想要把她取名叫莉莉,那麼莉莉又是誰呢? 那麼蘇菲是ㄧ個住在苜蓿巷 3 號的中學女生囉? 但是蘇菲與其他的中學女生有什麼不同?

「 我思故我在 」(迪卡兒) ,「你管別人怎麼想 」 (理查費曼), 因此每ㄧ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也都有獨立的思考。電影 「雨果的冒險」 說 :「我常想像著這個世界是一部大機器,機器從來不會有多餘的零件,機器的零件總是數目精準的,如果這世界是一部大機器,我一定不是多餘的,我一定有我存在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 」說:「如果你將這個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那麼你就會習已為常而體會不到這個世界的驚奇與美妙 」,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

電影「神隱少女」中的湯婆婆沒收了少女的名字(荻野千尋),當她想起她的名字而且幫助了別人的時候她才重獲自由: 名字很重要,找到自己在這一部大的世界機器中存在的意義更重要。

歐吉桑 、歐巴桑

我在年輕的時候每ㄧ次遇見與父母親年齡相近的人都會尊稱他們 「歐吉桑 、歐巴桑」,與祖父母同年的人則會認為他們是老公公與老太婆,而每ㄧ次去參加婚禮的時候,總是會認為自己與新郎是同輩的。

等到我自己當了父親,我的父母親當了祖父母的時候,我仍然會稱呼與他們同輩的人「歐吉桑 、歐巴桑」,但是我卻從來不覺得他們是老公公與老太婆,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我的年紀已經是足以當年輕人的「歐吉桑 」了。

但是有ㄧ次我去參加婚禮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是站在父母親的觀點來看新郎與新娘的,過了沒有多久之後的某ㄧ天我突然被ㄧ位年輕的護士稱呼 「伯伯 」,這時候我才驚覺到年輕已經趁我不注意的時候悄悄的溜走了。

「玫瑰花會盛開然後凋謝, 小伙子也如此, 最美麗的小姑娘亦如是」(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 翩翩的少年郎有ㄧ天會變成歐吉桑,美麗的少女有ㄧ天也會變成歐巴桑。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真實的美感

我在念高中的時候, 大約每個月回家一次(請不要怪我, 那時候的我還無法了解父母親盼望子女回家的心情), 有時候會遇見念醫學院的大哥, 他總是會興高采烈(也帶點炫耀的)地跟我講述人體解剖學, 每次不等他講完, 我都會迫不及待的問他:「你現在看到的人是不是骨骼、肌肉、神經、內臟的集合? 那麼美麗是什麼?」, 他卻笑而不答。

後來我自己也念了醫學院, 第一次上完解剖學實驗之後的午餐, 我竟不敢吃肉, 心裡也出現了當時問大哥的那句話, 但是仍然找不到答案。後來我在念病理學的時候, 念到了許多疾病, 也看到了(「醜陋的」)病理圖譜, 心理面充滿了恐懼感, 當時不能了解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疾病, 但是大部分的人卻都照常過日子, 而且都不在乎也活得好好的?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愛看美女則是男人的天性: 希臘神話中的Eris(不和、混沌女神)因為沒有被邀請參加婚禮, 憤而丟下一顆上面寫著「給天下最美的女人」的金蘋果, 雅典娜、維納斯、希拉三位女神便請巴里斯從三位之中選擇「天下最美的女人」, 三位女神分別以戰功、海倫(希臘的美女)、王位等誘惑, 結果巴里斯選擇了海倫, 後來卻引起了特洛伊戰爭。

美麗是什麼? 有的字典上說是漂亮, 但是漂亮是什麼? 那本字典卻又說是美麗, 因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 「美即美自身」: 每一個人都知道美麗是什麼, 但是卻無法對它下定義。 莎士比亞的馬克白中的三位女巫說:「美麗就是醜陋, 醜陋就是美麗」: 因為大家都知道稍有瑕疵的水晶才會折射更美麗的光線, 而美麗的天鵝也曾經是醜小鴨,「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菊花的美麗與芳香是嚴酷的冬天換來的,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日本的山中(Yamanaka)伸彌在當整型醫生的時候, 他的笨手笨腳被他的同事嘲笑是「邪魔中(Jamanaka)」, 但是他卻以誘導幹細胞的基礎研究而得獎: 醜陋的技術卻孕育了美麗的發現。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在墓園看到從小看他長大的弄臣的遺骸的時候忍不住說:「這顆頭顱曾經掛著我不知親吻過多少次的嘴唇, 你的笑話現在在那裏? 你的嬉戲呢? 你的歌曲呢? 我將把你帶到女友的閨房, 請她化妝厚達一吋, 讓她開懷笑吧!」: 再美麗的化妝也不能掩蓋每個人有一天都會變成骨骸的事實。美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 「你管別人怎麼想」的主人翁)有一位藝術家的朋友, 每次都嘲笑他不懂什麼是「美麗」, 因為當他看到一朵花的時候, 會想到那朵花的原子、量子以及基本粒子的物理運動, 但是費曼卻說他心目中的美麗是更深層(不膚淺)的, 因為他看到的是美麗的本質; 莎士比亞的詩:「美若再有真加給它溫馨的裝潢看起來要更美; 玫瑰花很美,但我們覺得它更美,因為它吐出一縷甜蜜的芳香」, 羅密歐對朱麗葉說:「名字是什麼? 玫瑰花如果不叫玫瑰花還是一樣的芳香, 羅密歐如果不叫羅密歐, 我的美麗的本質還是不會改變的」。

現在當我看到美女(英國詩人濟慈說:「美麗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的時候, 我除了看到她 (脂粉下) 的外在美, 也看到了她(真實)的內在美, 美國女詩人艾米莉•迪金森說:「美與真共埋一處, 我們隔室長談, 直至青苔攀上我們的嘴唇, 並掩去我們的名字」:美麗需要真實妝扮, 假花不如真花。

以後有人問我醫生懂不懂什麼是美麗的時候, 我會跟他說:「美即真, 真即美」(濟慈)。

知心的禮物

宋朝蘇東坡的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這句詩與朱自清說的「小燕子其實也無所愛, 只是沉浸在朦朧而飄忽的夏夜夢里罷了」有異曲同工之妙: 飛鴻可能忘記, 雪泥上的爪印也可能被新雪覆蓋, 但是時間在人生上的刻印卻永遠不會磨滅: 額頭上的皺紋、內心深處的記憶…。 雖然每一個人都是星塵的遺跡, 但是清朝龔自珍的詩「化作春泥更護花」更道盡了唐朝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秘密。

年輕的時候我們整天想的都是未來, 年長的時候我們整天想的都是過去, 所以有人說要把握現在, 然而什麼是「現在」? 時間是真實的嗎? 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想抓住時間, 但是時間卻像泥鰍一樣從來沒有人能抓得住, 當我們說「現在」的時候其實已經過去了。唐朝德山法師被賣點心的老婆婆問:「金剛經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知大師您是要點那一個心?」, 愛因斯坦說: 「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區別只是一種幻覺,雖然是一種很難避免的幻覺」。

但是愛因斯坦也說:「每一個人都喜歡看相片, 因為相片中的我們永遠是年輕的」。其實年長的時候我們內心裡永遠是年輕的自己: 記得年輕的時候每次被叫「少年耶!」都很生氣, 但是有一天被病人說:「醫生看起來好年輕」的時候突然覺得很高興, 這種心境的轉變讓我驚覺到時間已經悄悄地從我的指間溜走了, 例如有一天有一名病人教她的三歲女兒叫我「醫生伯伯」, 那位乖巧的女兒卻說: 「媽媽! 應該叫醫生叔叔才對!」, 那句話是我那一天收到最好的禮物。

我們都曾經年輕過、盼望過, 也都有類似「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共同回憶, 「過去」是已經發生的珍貴故事, 「未來」是仍待編織的美麗夢想, 但是「現在」卻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知心的禮物, 因為「現在」的英文就是「Present」。

當醫生的三件事

我在大學時有一位篤信佛教的同學, 他時常會跟我解說「空」與「勿執著」的道理, 我每次都會不以為然地問他說:「那麼石頭是不是一個最好的悟道者?」, 這時候他就會不厭其煩的跟我說「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的道理, 雖然當時的我並不了解。

那時候我住在高雄市的孝順街, 房東有一個大女兒在台北市當護士, 她很會彈古箏, 也是一個長得很古典的美人胚子, 讓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 我們幾個住宿的小男生在五年級剛要去醫院見習的時候, 有一次趁她回家的時候著急地問她醫院的工作情形, 她說年輕的菜鳥醫生剛開始的時候都充滿熱情與愛心, 他們高興的時候會毫不掩飾地笑翻了天, 悲傷的時候這些可憐的大男生的眼淚也會忍不住撲簌地掉了下來, 每次看到有病人往生的時候都會熱淚盈眶地難過了老半天, 甚至會食不下嚥, 但是時間久了以後, 那些「思路清晰」、「武藝精湛」而成熟的老鳥醫生就比較能釋懷了。

那麼「成長」是否意味著精進了思考能力但是卻失去了哭與笑的能力? 曾帶領北卡州大在1983年贏得全美大學藍球聯賽冠軍的總教練Jimmy Valvano在得知罹患骨癌之後對美國ESPY體育獎大會演講時說:「我們應該在生命的每一天都這麼做: 第一是笑, 第二是思考, 第三是你應該每天都要有讓淚水湧出的情緒, 如果你笑、你思考、你哭, 那將是充實的一天」。 終結歐洲黑暗的中世紀而開啟啟蒙時代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醫生因為能思考解決病人的問題而有存在的價值, 但是醫生如果缺少了哭與笑的能力, 那麼就跟聖經說的:「我若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 叫我能夠移山, 卻沒有愛, 我就算不得甚麼」一樣。

菜根譚說:「風來疏竹, 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度寒潭, 雁去而潭不留影」. 這句詩與唐朝劉長卿的詩:「一路經行處, 莓苔見屐痕」都殷殷告誡我們說觸景要生情, 但是不能留下傷痕(「屐痕」不能久留), 因為菩薩(「覺有情」)提醒我們說不要執著(「應無所住」), 但是要有愛心 (「而生其心」), 而且石頭不能悟道, 因為石頭不是「有情」的生物; 從此我會永遠記得當醫生的三件事: 思考、哭與笑。

談心

在這個世界上, 你會向誰毫無保留的傾訴心聲? 在這個世界上, 你敢向誰託付生命? 是醫生, 是醫生讓我們傾訴, 是醫生讓我們「放心」託付。事實上當一個醫生用聽診器仔細聽你的「心音」的時候, 他也正在「用心」聆聽你的「心聲」。是的, 心會說話, 心的聲音就是「意」, 今天的心就是「念」, 現在的心就是「慈」, 過去的心就是「惜」, 亙古流傳的心就是「恆」, 自古至今的中文字裏面, 就蘊藏了許多心的語言。

每個人打從出生起就有一顆心, 例如金剛經說:「何期自性, 本自清靜」, 又說:「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而「性」就是生心, 也就是生起智慧心, 智就是「知」、「日」, 日(太陽)會照亮萬物, 因此「知」、「日」就是會照亮自己與別人的知識, 而「慧」也是照亮的意思, 馬偕博士說:「寧願燒盡, 不願鏽壞」。 知識能教(也能學), 智慧不能教(也不能學), 因此朱銘說要得到某領域(例如: 藝術)    的智慧只能靠「修行」, 修行就是無時無刻都在(該領域的)境界中(一個人在休「息」的時候最能夠反思自己的心), 就像古人說的「三更有夢書當枕」。

心有很多用途:「用心」念書的學生會有很大的收穫, 「用心」(而不是用筆)寫的文章會讓人感動(感就是「咸」、「心」, 也就是兩顆心的共鳴), 「用心」照顧的病人會有比較好的預後, 「用心」養大的小孩子會比較成熟,「用心」交的朋友才會跟你交心。 美麗的事物(英國詩人濟慈說(Keats): 「美麗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只能「用心」看, 「小王子」的作者(Antoine de Saint-Exupéry)說: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事物, 本質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當你接吻的時候, 眼睛是張開著還是閉著?), 優美的音樂只能「用心」聆聽, 英國詩人雪萊(Shelley)說:「當溫柔的聲音消失時, 音樂在記憶中顫動」。

因此成功的秘訣只有三個: 用心、用心、用心。 做人做事要成功, 「態度」是最重要的關鍵, 「態度」就是「心的能力」的度量, 如果把英文字母編號(a是1分, b是2分, z是26分), 那麼attitude是100分, 但knowledge與”hard work”卻不到100分。

我的心就是「悟」, 而希臘(西方文明的起源)衆神殿的第一根大柱子上的第一行字寫的就是「認識你自己」。但是道家提倡無心, 佛家也提倡「空」與「不要執著」, 偏偏「無心」的人容易「忘」, 而「忙」的人也容易忘, 膽「怯」的人則是嚇得心都去掉了。我的心也是台灣的心(台灣是我的母親), 台灣的心就是「怡」, 例如台客在台灣很受歡迎, 因為台客看起來讓人心況神怡, 也讓人愉快, 可惜的是愉「快」的事情時間過得比較快, 惆「悵」的事情時間卻過得比較長。

大家都知道心是紅色的, 但是當心變成白色的時候就是「怕」, 而當心變成青色的時候就是「情」, 難怪人家說愛情是苦澀如青蘋果 (“love is blue”)的, 雖然也有人說愛的味道是五味雜陳的, 但是英文卻說愛的味道是甜的(“sweet heart”)。有人說「愛」是名詞, 也有人說「愛」是形容詞, 但是也有人說「愛」是動詞, 事實上中文的「愛」字是由「爪」、「心」、「又」所合成的, 也就是說「愛」是動詞, 除了心裏的感覺以外, 還要加上手的動作。有人說愛就是開心與關心的結合, 當我們「開心」的時候會敞開心胸與別人分享, 而當我們「關心」的時候則會把關心的人(事物)關在內心裡面最珍貴的角落。也有人(Erich Segal: 愛的故事)說:「愛是永遠不需要說抱歉(“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 因為愛是將心比心, 愛是「心如別人」(「恕」)(寬恕別人)。

父母給我們的心本是具足的, 因此六祖壇經說:「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但是當我們長大時會找到配偶(另一半)結婚, 配偶的英文叫做「better half (比較好的另一半」。 而當心殘缺的變成只剩一部分(亞)時, 就是「惡」。「悲」傷的人會傷了自己的心, 發「怒」的人會讓自己的心變成奴隸, 慚「愧」的人則是心中有鬼。俗話說「好心有好報」, 也就是說做人要有「良心」, 但是心中有「恨」的人卻是良心少一撇。而大家都知道心臟偏左, 因此「忠」(中心)的人這麼少見。

凡是有心的人都會思考, 因此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 「思」就是心田, 聖經上說:「凡流淚撒播者, 必歡呼收割」, 努力耕耘心田的人就是認真思考的人。務農的人一定都知道「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 而秋天的時候農夫們都會發愁怕收成不佳, 因此秋天的心就是「愁」。

當一個腎臟科醫生數十年來, 我知道(大部份疾病)女子的預後比男子好(因為女子就是「好」), 我更深知決定一個腎臟病病人長期預後最重要的因素是「心」(信心)與「心臟」(有心臟病的人容易有腎臟病, 有腎臟病的人則容易有心臟病:「心腎症候群」), 因此我的心得是做人要「好心」(不可以心臟衰竭), 做事要「小心」(不可以「粗心」: 心臟肥大), 也要有「耐心」(心臟要有耐力)。

請正視台灣人喜歡吃藥的陋習

(轉載自台灣新聞報民國91 年8月28日)
最近高雄市衛生局長陳永興在散步途中被兩名歹途毆打成傷, 據說是與陳局長大力取締不實藥物有關, 悲哀的是認真執行公權力的政府首長竟會遭受威脅, 這件事情凸顯了台灣藥物汎濫的嚴重性, 將來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字典上對「台灣人」的定義竟是「一個最喜歡亂吃藥的民族」,歐美的笑話說:「最喜歡吃藥的動物是-人類」, 但台灣人則是人類中的佼佼者。

台灣人喜歡吃藥的程度可以說是世界奇觀: 只要在台灣都市或鄉村的大街小巷逛一圈, 很容易就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藥物, 不管是中藥、西藥、國產的、進口的、大陸的或不明來歷的都隨處可見, 而報紙、雜誌、廣播與電視等更天天充滿了藥物的廣告, 以名人或美女當賣點, 至於廣告的內容則講得天花亂墜, 仿彿世紀神藥, 包治百病云云。

更可議的是有些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時常會假借「新聞」的版面或時段去「報導」藥物廣告, 讓人誤以為那是事實, 而不是廣告, 結果被吸引購買的人包括士、農、工、商, 甚至高級知識份子, 這可能與台灣人認為藥物「有病治病, 沒病補身」的錯誤觀念有關。

大部份藥物的代謝及解毒都是經過肝臟及腎臟, 因此藥物濫用最明顯的副作用就是造成肝病及腎臟病。眾所週知台灣的國病是肝病, 除了B型肝炎以外, 藥物濫用也是原因之一; 台灣尿毒症(腎臟病的末期)病人的比率在世界上的排名則在三名之內, 而病例數的增加速度更逐年加快, 甚至連歐美的醫學教授都覺得不可思議, 究其原因與藥物濫用也脫不了關係。

在台灣看病人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 有很多醫院的的病人會問「請問這些藥會不會傷肝(或傷腎)?」、「為什麼我有很多朋友在長期吃了醫院的藥以後, 卻變成了肝硬化(或尿毒症)?(事實是: 該朋友根本沒有按時服藥, 才導致原來的疾病惡化)」、「這種病(高血壓、糖尿病)能不能斷根? 聽說吃某種(廣告上)神奇的藥物可以斷根?」, 但對於廣告上的藥物卻能全盤接受, 沒有半點疑問。 也有人經醫師判斷不須要吃藥, 就認為白來醫院一趟:「只看病, 不拿藥, 為什麼要付費?」, 也有很多病人對醫院區區數百元的藥費及看診費斤斤計較, 但對於動輒數千、數萬元的廣告藥卻無動於衷。

在醫院有時有一些本來病情穩定的病人, 在「失蹤」了幾個月之後, 突然又出現了,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及隔壁病友等勸他去服用廣告上某某名人所推薦的「特效藥」了, 結果吃到全身水腫、呼吸困難、小便減少、解黑便(胃出血)及上腹痛等, 檢查發現這名病人已經肝硬化(或尿毒症)了。

不幸的是這樣的故事不斷的上演, 有一些病人或他的親友寧可聽信廣告的話, 也不願相信受過嚴格科學教育的醫師, 難道這也是台灣人的悲哀嗎? 要知道當我們亂吃藥的時候, 身體會偷偷的哭泣, 我們的母親-台灣也會哭泣; 要知道大部份的高血壓、糖尿病、肝臟病、腎臟病與許多現代病都是慢性病, 並不會「斷根」, 因此沒有所謂的「特效藥」, 也沒有所謂的「包醫」。台灣俗話說「吃緊弄破碗」, 真的, 有時候慢工出細活, 與醫師長期配合, 慢慢來反而更能細水長流。

藥物與健康食品不同, 藥物不是食物, 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 可知「凡是藥物, 必有副作用」, 而根據邏輯上的定律可知「凡無副作用者, 必非藥物」, 可見作用與副作用本是藥物本質的一體兩面, 正如一把兩面刀, 可以救人, 也可以殺人。

例如不明來歷藥物(包括沒有衛生署藥品許可字號的廣告藥品)最喜歡摻加的類固醇(美國仙丹), 在正統醫學上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 但是也有很多嚴重的副作用, 包括: 月亮臉、水牛肩、妊娠紋、青春痘、水腫、感染、免疫抑制及糖尿病等。 這些副作用在醫學院上課時都已經講得很清楚, 因此正規的醫師都很了解類固醇這把寶劍的威力(好的與壞的)。 但是一般人買了廣告藥之後, 並不了解這種成分的副作用, 只是覺得症狀改善了, 就以為病快治好了, 殊不知這就好像紙包不住火一樣, 有一天當火燒破了紙以後, 就會把身體燒壞的。

事實上英文的「藥理學」是源自希臘的語根, 意思是「毒藥」, 也就是說所有的藥物都是毒藥, 只有在適當使用的時候才是例外的。 有趣的是在武俠小說裏的毒藥一定都有解藥, 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上的毒藥大部份都沒有解藥, 因此在先進國家大部份的藥物都必須經過醫師的處方才能使用, 而嚴禁在大眾媒體廣告, 且所有的藥物都必須經過嚴格的的科學程序才能上市販賣。

藥物首先要經過細胞培養的篩選, 才能進入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有效之後, 必須有嚴格的毒理學實驗, 通過之後進入臨床試驗(第一期~第四期), 通過之後才能開始上市販賣, 而且必須隨時追蹤此藥物不良反應的報告, 當藥物不良反應超過一定的警戒線時, 政府主管單位就會勒令其收回並停產。
在美國有一例原本被看好的糖尿病治療新藥因為嚴重的肝毒性而被停產, 也有一例因為造成猝死而被禁止使用在感冒藥。另外人類並非鼠輩, 也非細胞單純的集合體, 因此任何藥物在細胞培養及動物實驗階段的治療效果都只能在嚴謹的科學期刊發表, 而不宜在大眾媒體報導, 才能保障大多數人的健康。

最近歐美及台灣都有一股流行健康食品的風潮, 有許多中草藥也趕上了這波流行熱, 但在先進國家都會要求健康食品必須不含重金屬或其他已知的毒物, 更不可以宣稱療效。 美國衛生當局就曾下令回收一種造成明顯副作用的健康食品, 因此若想使用健康食品, 原來的正規治療必須繼續, 不能打折扣, 而且最好能與醫師討論, 才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併發症。

在台灣當一位醫師, 幾乎每天都會目賭許多台灣人不顧一切喜歡吃藥、更喜歡亂吃藥的怪現象, 在屢勸不聽之後, 許多醫師難免會產生無力感, 但我們深知當這個社會病了, 當醫師的就有責任醫治, 而且醫師沒有悲觀的權力。

因此在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角落裏面, 永遠都有一個夢, 夢想有那美好的一天, 台灣人都不再亂吃藥, 那時候我們的身體就不再偷偷的哭泣, 我們也可以勇敢的站起來, 大聲的說:「台灣!請不要為我哭泣!」

水! 到處都是水!

在地球上,海洋占了十分之七, 但是最近幾年地球暖化的結果更可能導致全球大部分的陸地被淹沒。 英國詩人柯勒律己在「古舟子詠」中說:「水! 到處都是水! 卻沒有一滴是可以喝的!」, 因為海水就是鹽水, 越喝就會越渴。 事實上人類的祖先就是來自海洋的單細胞生物, 直到現在我們的細胞都還是生活在類似海水的細胞外液中, 而細胞外液的成分則類似生理食鹽水。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賈寶玉的口說:「女人是水做的, 男子是泥捏的」, 這句話只有一半是正確的, 因為女人的確是水做的(身體的55%是水), 但是男人更是水做的(身體的60%是水): 身體總水分的2/3在細胞內液, 另外的1/3則在細胞外液, 而細胞外液又可以分為血漿(佔體重的4%)及細胞間質液(佔體重的16%)。

為了要維持身體總水分的平衡, 我們每天所喝的水分及所吃的鹽分大部分都要從尿液排泄, 而且尿量主要是決定於喝水量及吃鹽量, 亦即腎臟會適應環境的變化(尿量及排鹽量會隨著喝水量及吃鹽量的多寡而增減)。 尿液是血漿從腎臟過濾(血球及蛋白質等不能過濾)後所變成的, 每一天從腎臟過濾的水分有180公升, 但是每一天的尿量只有2公升, 亦即腎臟每天重吸收了99%的水分, 事實上腎臟每天也重吸收了99%的鹽分, 可見腎臟每天幫我們默默的做了多少事情。

西諺說:「血濃於水」, 的確(水的比重是1.00), 但是尿液的比重則是1.002-1.028 (1.01時是「等張尿」, 亦即尿液的濃度與血漿一樣), 一個人限水或脫水時尿液的比重會上升(濃縮), 而多喝水時尿液的比重則會下降(稀釋), 但是葡萄糖(例如: 糖尿病)、蛋白質(例如: 蛋白尿)及放射線對比劑等也會使尿液的比重上升。

一個人的尿量(最少500西西, 最多15公升)及尿液濃度與排鹽量能夠因應喝水量及吃鹽量而改變是上天給人類的一大恩賜, 因為嚴重慢性腎臟病病人的尿液會失去這種功能, 亦即不論病人喝多少水或吃多少鹽, 他的尿液永遠都是等張的(既不能濃縮也不能稀釋), 這種病人的生活就好像在走鋼索一樣: 喝水太多會水中毒(低血鈉), 喝水太少則會脫水(高血鈉); 吃鹽太多會水腫或高血壓, 吃鹽太少則會低血壓或休克。

腎臟濃縮及稀釋尿液以及調控鹽分排泄的功能是演化而來的: 海洋生物的腎臟只是一條管子(腎小管), 因為海水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及鹽分; 淡水生物的腎臟演化出腎絲球, 因為淡水生物需要保留鹽分; 兩棲類的腎臟則演化出更精細的腎絲球, 因為兩棲類需要保留水分與鹽分; 哺乳類的腎臟更演化出腎小管中的亨利氏環, 因為哺乳類更需要保留水分與鹽分, 由此可見水分及鹽分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事實上古代的國家很多都是為了爭奪鹽分而發生戰爭, 而國王也一定要把鹽的專賣權收歸國有, 甚至現在我們每一個月所領到的薪水(salary)都是源自於salt(鹽)的英文語根, 因此鹽分就是生命, 鹽分就是金錢。

英國詩人濟慈的墓誌銘上說:「這裏躺著一個人, 他的名字是用水寫的」, 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名字都是用水寫的。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嚴厲與溫柔

看了電影「賽德克巴萊」中霧社壯觀的場景之後,我情不自禁的有了心跳的感覺,內心依稀又回到了三十年前在台中當兵(少尉醫官)的時候,有ㄧ年去支援了二個月的救國團暑期霧社先鋒營。

那是ㄧ個當年高中生與大專生參加的 5天4夜極為熱門的山野訓練活動,要拓荒、穿梭山林、溯溪 、山路行軍、夜間偵察、 抓蛇玩 、聽霧社之神莫那魯道的故事,晚上還要爬起來活動, 挑戰體能,讓參加的年輕學員既累又苦。 野外求生訓練是採野生動植物來使用無具炊事; 登山戰鬥技能訓練是由教官教導繩索攀登和下降, 雙繩和三繩突擊吊橋訓練雙腳下為深淵, 利用掛勾從山頂滑到另ㄧ座山頂, 男生緊張的大呼小叫,女生也嚇的花容失色,而我自己也終於在教官的慫恿下嘗試了ㄧ次,那真是ㄧ個既緊張刺激又永生難忘的經驗。

學員ㄧ到營地(ㄧ間山地小學),立刻被要求要抓著ㄧ條大錦蛇纏繞在身體試膽,接著就有ㄧ杯熱騰騰的薑湯可以喝。當時的學員女生比男生多, 他們ㄧ律穿迷彩服,我負責的是全隊的醫療和衛生教育,每次他們都要在崎嶇的山路艱難的徒步行進,只有我和體力不支的學員才能坐在救護車上。回到營地時全身汗流浹背的他們也都只有簡單的盥洗設備,只有我和幹部們才能舒服的洗澡。

帶隊者有大隊長 、中隊長以及ㄧ些嚕啦啦(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 ),教官是ㄧ位原住民,他們對學員的軍事要求非常嚴格,時常疾言厲色的大聲斥責,有許多學員都被罵哭了,甚至有ㄧ些人因為受不了痛苦的折磨而中輟。

ㄧ直到營隊結束前ㄧ天晚上大家到廬山洗溫泉, 全體幹部才放下兇惡的面孔親切的與學員們在營火旁圍成ㄧ圈,進行團康活動,大家在吉他的伴奏下唱著霧社情歌 、忘不了(金瑞瑤)、倩影(林慧萍) 、 歡樂年華 、 秋蟬、偶然等。

在營隊結束那ㄧ天的早上,大家在操場上圍成ㄧ圈, 幹部們不慌不忙的向大家解釋著嚴格訓練的意義,學員們也傾訴著五天來的甘苦,其中讓他們覺得最震撼的是目睹幹部們由魔鬼突然轉變成天使的過程,說著說著每ㄧ個人都淚流滿面, 大隊長 、中隊長 、嚕啦啦 、男學員以及女學員們大家都互相擁抱在ㄧ起難過的放聲大哭。

雖然「 卡烏卡烏賓多西呀拉馬謝,...賓賓碰碰賓碰碰 」(霧社情歌 ) 的意思對我來說仍然是ㄧ個謎,但是我卻「 忘不了你淺淺的笑,我忘不了你那麼地好 」( 忘不了 ),我更忘不了當年嚴厲與溫柔所碰撞出來的奇異火花。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我的國語老師

在我求學的數十年生涯之中,曾遇見過許多熱心的老師,但是其中我最感激而且印象最深刻的老師是小學五 、 六年級時的國語老師,他是ㄧ位滿臉鬍鬚的英俊性格小生。

他很喜歡柏楊嘻笑怒罵的雜文,每次當我們的作文寫得不好的時候,他就會借用柏楊的話在評語上不客氣的寫:  「 高山滾鼓(不通 、 不通)」。當時我很喜歡寫抒情文,但是他比較常要求我們寫論說文(為了初中聯考),他教我們寫論說文要用三段論法(這就像邏輯演繹法中的大前提 、 小前提與結論ㄧ樣),而且第ㄧ段與第三段要比較短,第二段則要最長,他說就像ㄧ條魚的頭與尾都要短,但是魚身要最長才會好吃ㄧ樣。

每當我們的考試成績不好或是退步的時候,他就會把我們叫到前面用教鞭用力的抽打屁股或手心 、 手背,當時是男女同班, 當我們在女生的面前被老師打的時候會覺得很沒有面子,但是當看到女生被打的時候卻又覺得幸災樂禍, 尤其是看到班上最高的女生(她長得比老師還要高)被打的時候,男生們更是會在心裡面偷笑。他說將來我們最懷念的老師ㄧ定是打得最兇的老師,但是當時我們每ㄧ個人都下定決心將來要當老師才能用力的打那位老師的小孩來報復。

他強迫我們要背ㄧ些好的文章(包括標點符號)和詩詞,而且ㄧ定要了解裏面的意思,他教我們要閉上眼睛想像作者寫作時的情境,並把自己當成裏面的主角,例如男生是「紅樓夢 」裏的賈寶玉,女生則是林黛玉,但是他卻勸我們不要去看 「紅樓夢 」的原文,因為我們看不懂,他這句話讓我很想要快ㄧ點長大好趕快來看「紅樓夢 」。

他的毛筆字寫得很好,他在課餘的時候經常會幫人寫匾額,他會用ㄧ張很大的紙寫上很大的字,包括楷書、 行書 、 隸書與草書,其中他最得意的是草書,但是我卻最喜歡楷書,後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才能逐漸體會草書的美麗(但是我到現在還是無法欣賞畢卡索的抽像畫)。

「童年的歡樂, 轉瞬消逝被遺忘 」( 「 放牛班的春天 」 ): 當年被打的小男孩已經長大,他也如願以償的當了老師(和醫生),但是他卻不想打那位老師的小孩; 「 那些在學校裏說故事、咬指甲的歲月已經ㄧ去不回」( 「 吾愛吾師 」 ) : 但是他最懷念的老師仍然是那ㄧ位打他最兇的國語老師。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老朋友與腎臟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是一種古老有效殺金黃色葡萄球菌與格蘭氏陰性菌(包括院內感染常見的綠膿桿菌)的抗生素(與 b-lactam 類抗生素有相乘效果),可惜的是有腎毒性與耳毒性,因此自從抗綠膿桿菌的第三代頭芽胞素上市以來,年輕的醫生就幾乎忘記有這位忠實的老朋友存在了。

但是經過幾年的使用(或濫用)之後,許多細菌已經對這些新一代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但是氨基糖苷類卻仍然是有效的,其實只要我們依據腎功能給藥,然後每二至三天檢驗腎功能,是不需要擔心會傷害到病人的腎臟的。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多愁善感的丹麥王子計畫要殺死繼父時猶豫了很久:「生或死,這真是一個大問題!」,當我們治療一個嚴重的敗血症病人的時候,也應該要好好思考一下各種醫療決策對於病人的影響,有時候我們被迫必需要在救命與救腎臟之間做一個選擇,這時候腎臟會説:「腎臟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老馬好騎,老酒好喝」:老朋友(氨基糖苷類)最可靠。

安慰劑

台灣是ㄧ個老人國家,醫院中的病人大部分也都是老人,老人的疾病比較不典型也比較複雜,其中有ㄧ大部分是器官退化性疾病(例如: 骨質穌鬆、退化性關節炎、老年癡呆等),這些疾病造成他們很大的痛苦,而且有許多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我發現只要是有親人陪伴的老人,他的疾病往往能得到良好的控制,相反的「孤單老人」的醫囑遵從度大都不良而且預後很差。

有親人陪伴是老人最大的安慰,事實上安慰劑本身對於任何疾病都有不可忽視的治療效果,例如隨機分派臨床試驗(RCT)中的對照組大部分是安慰劑。

Luke Fildes 的畫作(The doctor, 1891,當時沒有胰島素、抗生素、降血壓藥物)中的小男孩生了重病已經瀕臨死亡, 床邊的醫生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他仍然徹夜未眠的在床邊照顧這ㄧ名小病人。

生病令人哀慟,沒有親人陪伴更是令人哀慟, 聖經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以後醫生治療老年病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 「安慰」這個亙古不變的處方。

2013年9月3日 星期二

鹽與生命

生命源自海洋,而鹽是生命最重要的元素。鹽的來源有海鹽與岩鹽(例如波蘭 340公尺深的維利奇卡地下岩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目錄的12處古蹟之一 ),雖然海水不能喝,但是不論是肉食或草食動物都經常會在岩石上舔鹽。

ㄧ個絕食的人可以幾個月不吃東西,但是不能ㄧ天不喝水或吃鹽; 馬里亞瑪.巴(Mariama Ba, 「 如此長信 」 的作者)說:「生命的滋味是愛,生命的鹽也是愛」; 海倫.羅蘭德(Helen Rowland)說:「ㄧ個聰明的女人在她對男人說的每ㄧ句話裏都加上ㄧ粒糖,也在男人對她說的每ㄧ句話裏都取出ㄧ粒鹽」,因為生命的滋味是鹹中帶甜的,所以永不乏味。

英文的薪水(salary)是鹽(salt),因為古羅馬士兵的薪水(salary)就是鹽(salt)。耶穌說: 「我就是道路 、 真理 、 生命 」, 事實上「 鹽就是金錢 、 生命 」 。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偶然

徐志摩的詩:  「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 因為這個世界是偶然(隨機)的: 我的出生 、生男或生女 、 美麗或醜陋 、 打雷或下雨 、宇宙的誕生 、恆星的毀滅(變成黑洞 ) 、分子的碰撞等, 而佛教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為緣起緣滅造就 「 成 、 住 、 壞 、 空 」 的過程 。

愛因斯坦說: 「 上帝不玩骰子 」,可惜的是大自然並不是因為人類而存在,量子力學已經証明基本粒子(夸克 、電子)的運動是隨機的,例如海森堡測不準原理說: 「 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動量無法同時被確定 」,可見大自然並不會刻意迎合人類的喜好,例如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說: 「 大自然不會被愚弄」。

生病也是偶然的,偶然就是不確定, 歐斯勒(William Osler)說: 「 醫學是不確定的科學和或然率的藝術 」, 校園民歌 :「 偶然,就是那麼偶然,讓我們並肩坐在一起,唱一首我們的歌 」, 當我們碰到偶然的時候,且讓披頭四的歌輕唱:「 當夜晚烏雲密佈,有道光芒依然照耀著我直到明日,讓它去吧! 」

我們不喜歡偶然,因為它讓我們無法掌握,但是機率就是緣份,隨機就是隨緣,而「緣投(台語) 」 就是英俊,誰不喜歡英俊呢?

水與鹽水

有ㄧ首歌 「雨與淚 」說: 「雨與淚都ㄧ樣」,但是雨是淡水,淚卻是鹽水; 水與鹽水看起來很像,但是實際上卻有很大的不同,同樣的,人體對於水與鹽的調節也有很大的不同。

人體對於水的調節是用下視丘的滲透壓(正常是 280 mOsm/kg)感受器來感受水的容量, 當水增加時,滲透壓就會下降(亦即低血鈉)而抑制了下視丘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這時候小便就會增加(因為尿液稀釋),相反的當水減少時, 滲透壓就會上升(亦即高血鈉)而刺激口渴並增加 ADH讓尿液濃縮(亦即吸收水)。

人體對於鈉(鹽水)的調節包括血壓與血液容量的調節: 人體用動脈(高壓力) 壓力感受器來感受血壓, 低血壓時會刺激血管活性荷爾蒙並送訊息給延腦命令自律神經刺激心跳、收縮動脈以提升血壓(高血壓時則有相反的反應),但是這個系統只有在急性期有效,慢性期則要依靠腎臟對於水與鹽的調節。

人體用心肺與大靜脈(低壓力)壓力感受器來感受血液容量,低血量時會抑制利鈉因子並刺激抗利鈉因子讓腎臟能保存鹽水(高血量時則有相反的反應) ,但是當血液容量下降大於 10-15%時, 就會刺激ADH (造成低血鈉),這種非滲透壓因素所刺激的ADH量遠遠大於滲透壓因素所刺激的ADH。

水的調節是滲透壓(血鈉濃度)的調節, 鈉(鹽水)的調節是血壓與血量的調節,水與鹽水的區分是性命攸關的大事,因此老船員說:「水! 到處都是水! 卻沒有一滴是可以喝的!」( 柯勒律己),「遠離非洲」的作者凱倫·白烈森 (Karen Blixen)也說:「鹽水能治百病: 汗水、淚水和海水」。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甜心」和「苦心」

我在年輕的時候無法了解為什麼佛教說人生是苦的,後來才知道佛教的四聖諦(苦、集、滅、道), 而當了醫生以後每天更面對著病人的生、老、病、死, 才知道生病的人(patient)需要多麼大的耐心, 也多麼需要別人的照顧, 因此聖嚴法師說:「當我們面對逆境時要有四它: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我們用雙手、雙腳也用心照顧病人:當我們開心的時候用「甜心」,當我們關心的時候用「苦心」,因為「沒有苦的甜味是不會甜的」(香草天空), 證嚴法師也說:「"甘願做、歡喜受"比"歡喜做、甘願受"更有福」, 聖經說: 「施比受更有福」, 這就是照顧病人的滋味, 也是甘苦人生的滋味。

佛經說:「觀受是苦」:生病是苦的, 藥物也是苦的, 但是當我們的「甜心」和「苦心」換來病人會心的微笑時, 就是我們一天之中最快樂的時候。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尿液濃縮的代價

尿液濃縮是上天賜給人類的恩惠: 當我們水喝多時小便就多(因為尿液稀釋),水喝少時小便就少(因為尿液濃縮),但是腎臟也為尿液濃縮付出了代價。

第一個代價是高張的髓質: 每ㄧ個腎臟有ㄧ百萬個腎元,其中 90%是皮質腎元(亨利氏環只進入到外髓質),只有10%是旁髓質腎元(亨利氏環深入到內髓質),這些腎元的亨利氏環粗上行支會吸收鹽但是不能吸水,再加上亨利氏環的下行支與上行支(以及直血管)所形成的對流 (countercurrent)作用,造成高張的腎髓質: 滲透壓由外髓質的 300 mOsm/kg上升到內髓質的 800-1200 mOsm/kg。

第二個代價是低氧的髓質: 腎臟的重量佔不到體重的 1%,腎血流量卻佔了心輸出量的 23% (以重量而言,腎臟是全身血流量最大的器官),但是其中只有 10%進入髓質(傍髓質腎元),而亨利氏環髓質粗上行支吸收鹽是主動運輸(需要能量與氧氣,能量來自Na-K-ATPase,而腎臟消耗氧氣主要是用於腎小管的主動運輸),再加上腎絲球的入球與出球小動脈以及髓質直血管的逆行(對流)性分佈造成動靜脈分流 (shunt),和直血管的慢速血流(有助於增加髓質的張力),以上種種現象造成髓質的氧氣分壓只有 5-25 mmHg (皮質的氧氣分壓有 50 mmHg),因此低血壓或缺氧的時候腎臟很容易受傷(急性腎損傷)。

凡事都有代價,尿液濃縮的代價是腎髓質的細胞隨時都生活在高張與低氧的環境中 ,這就是腎臟的智慧: 在惡劣的環境中默默工作。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有效

效果 (effect) 是某件事或作為所產生的結果 ; 有效是 「有效果」 或 「有效度(validity)」 , 但是 「有效率(efficiency)」 並不是有效 , 因為有效率是在單位時間內做很多正確的事。

效度是名實相符( 聖經說 : 「是就說是 , 不是就說不是」), 亦即名稱或診斷具有低的假陽性率與低的假陰性率 , 例如以飯前血糖診斷糖尿病的效度只有中等 , 因為以此標準說「是糖尿病」的病人並不一定是糖尿病 , 而以此標準說「不是糖尿病」的病人並不一定不是糖尿病。

有效果是 「有療效」 或 「有效益」 ,治療或藥物的效果就是療效 (efficacy)。要証明一種治療的療效最好的方法是多中心、雙盲、隨機分配對照組臨床研究 (RCT), 但是 RCT雖然具有高的內在效度 ( 結論應用在與該研究類似的病人是可靠的 ), 卻有低的外在效度 (結論不能應用在其他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病人) , 例如大部分的 RCT都會選擇 65 歲以下、沒有嚴重或多種併發症的病人 , 而且對照組大部份都會選擇安慰劑 , 這些作為都會造成選擇性偏差以致 RCT的結果與臨床經驗大不相同 , 因此最近美國主張用效益(effectiveness) 來証明治療的有效性 , 例如相對效益研究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是治療或藥物上市後的觀察性 ( 資料庫 ) 研究 , 其結論比較接近臨床經驗,但是內在效度比較低,亦即結論比較不可靠。

「有效果」 有兩種 : 有療效 (efficacy)和有效益 ( effectiveness), 治療或藥物的效果必須先証明有療效才能証明有效益 。

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那人獨居不好

聖經記載上帝用泥土做了亞當,接著說: 「那人獨居不好」 ,便用亞當的ㄧ根肋骨做了夏娃,所以 「先生」 是男的,但是 「後生(兒子)」 也是男的 。

男人的力量比較大,因此男人是 「田裡出力的人」,而英雄也是男(雄)的: 事實上英文的歷史(history, his story)就是他(男人)的故事 。

德文的名詞有分性別:老師和學生都是男的, 學校和家庭都是女的,小孩子和女孩都是中性的,男孩是男的 。英文的男人是man, 女人是 woman (wo man, wife-man, 男人的妻子) , 男人的配偶是 「better half (比較好的那一半 )」, 因為女子是 「好人」 。丈夫是 「頭家」 ,妻子是 「某、某查、煮飯的、家後、牽手、柴耙」。娶是「取到ㄧ個女人(together, to get her)」 ,嫁是「女人有了ㄧ個家」。

所有疾病的預後都是女人比男人好,而且女人比男人長壽。 澳洲科學家Jenny Graves說: 「在人類的2萬個基因中,X染色體約有1000個基因,但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Y染色體因缺少一個配對體而難以修復自己的錯誤資訊,這些缺陷一代接一代地遺傳下來,造成Y染色體不斷衰退,結果男人的Y染色體中只剩下不到100個健康基因,預估500萬年後男人將會滅絕」。

希望500萬年後上帝再對女人說ㄧ次: 「那人獨居不好」。

2013年8月21日 星期三

動物

法國國王查理五世說:「我用西班牙語對上帝說話、用義大利語對女人說話、用法語對男人說話、用德語對馬說話」

雨果的「悲慘世界」說:「從蠔到鷹、從豬到虎, 所有的動物都是人類某些特性的顯現, 動物只不過是人性善惡與靈魂的表徵, 上帝經由它們讓我們能反思」

克里斯蒂娜·羅塞蒂(Christina Rossetti):「莫傷到活物: 瓢蟲、蝴蝶、撲著粉翼的飛蛾, 莫傷唧唧快活的蟋蟀、莫傷輕巧跳躍的蚱蜢、莫傷飛舞的小蚊、莫傷胖甲蟲、莫傷任何無害的爬蟲」「我抓到一隻小瓢蟲, 他卻遠走高飛; 我抓到一隻小瓢蟲, 她既安靜又活潑; 回來吧! 我的紅色小瓢蟲」

理性與經驗

實證醫學說:「所有的醫學知識都要依靠證據」, 胡適也說:「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證據就是讓我們相信的理由, 理由的來源是知識, 知識的來源是理性或經驗 理性是先驗的(先天的、自明的)觀念, 理性知識可以由邏輯思考的演驛法所獲得; 經驗是後驗的(經由感官所獲得的)觀念, 經驗知識可以由邏輯思考的歸納法綜合觀察與實驗所獲得。

醫學的父親是科學(經驗科學), 但是有時候經驗也會欺騙我們: 英國哲學家羅素 (Bertrand Russell): 「有一隻雞發現每天農婦來到雞舍時, 它就有東西可吃,久而久之它就認定農婦的到來與飼料被放在缽子裡這兩件事之間必然有某種關聯, 但是有一天農婦跑來把這只雞的脖子扭斷了」, 因此我們也需要理性的演驛思考(批判的理性主義)

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 (Karl Popper): 「所有的知識都是假說, 只能被證偽(否證), 當許多次的否證都失敗時, 只能說此假說暫時成功了」, 例如我們無法證明「天下烏鴉一般黑(我們無法觀察天下所有的烏鴉), 因此波克斯(George Box):「所有的模型都是錯誤的, 但是有一些是有用的」, 竹內薰也說:(世界上所有的知識) 99.9%都是假設」。

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放心

桂琛禪師指著一塊山門外的石頭問文益禪師:「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那麼這塊石頭在心內還是心外?」「一切唯心造,這塊石頭當然在心內!」「你怎麼會把一塊大石頭放在心裏呢?」。

下雪後,環溪和坦山兩位和尚看見一位姑娘在湍急的河邊煩惱著如何渡河,坦山便背她渡河了,環溪忍不住問坦山:「出家人色即是空,你怎麼可以抱著女人渡河呢?」「我背那個姑娘過河之後,就把她放下了!沒想到你卻把那位姑娘緊緊背著,到現在都還沒放下來!」。

有僧舉禪詩:「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禪宗六祖惠能作一偈:「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 菩提作麼(怎麼)長」。

菜根譚説:「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不把「石頭」、「背女子渡河」這些事物放在心上就是放心、安心、性空、放得下、不執著,也就是「應無所住」,「看見石頭」、「背女子渡河」就是有情、隨緣、緣起、提得起、面對問題,也就是「而生其心」:石頭不在心內也不在心外,只是會與自性產生共鳴罷了。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規矩與方圓

幾何學只能用直尺與圓規作圖, 用直尺能畫的最美圖型是正方形, 用圓規能畫的最美圖型是圓形; 法律教授說理想的公平正義是正方形, 現實的法律卻是(表面不規則的)矩形; 醫學教授說理想的醫學是圓形, 現實的醫學卻是(表面不規則的)橢圓形。

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 畢達哥拉斯認為地球是圓的, 哥倫布也認為地球是圓的, 柏拉圖認為行星運行的軌道是圓的, 但是克卜勒(Kepler)卻證明行星運行的軌道是橢圓的, 牛頓也證明地球是橢圓的球體(因為地球自轉與重力的影響, 造成赤道軸比南北極的軸更長), 事實上地球的表面是不規則(凹凸不平)的。

自然(宇宙)並不是為人類創造的, 也不是因為人類而存在。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孟子說: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規矩與法律都是人為的產物, 也都是確定(黑白), 醫學則是自然(科學)與人為(人文)的共同產物, 因此充滿了不確定性(多采多姿), 畢竟這個世界是彩色的, 這個世界的形狀也遠比用規矩能畫的方圓更豐富。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那隻狗在晚上的不尋常事件

有一名尚未洗腎的第五期慢性腎病病人因為嚴重嘔吐而住院, 檢查結果發現無水腫, 靜脈血酸鹼分析值: pH 7.40, PCO2 40 mmHg, HCO3 24 mEq/L, Na 135 mEq/L, K 3.5 mEq/L, Cl 80 mEq/L, 住院醫師看了覺得沒有問題, 但是我說他的血鈉與血鉀濃度雖然看起來「正常」,其實是偏低的(就像是一位考試成績 62 分的同學一樣),我請住院醫師詢問該病人最近體重的變化, 結果發現他以前有水腫, 但是最近一週體重降了四公斤, 進一步體檢發現胸骨前的皮膚張力下降, 可見他有脫水; 我也請他計算陰離子隙, 結果是 31 (非常高), 可見他有代謝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鹼中毒(嚴重嘔吐, 低血鉀), 這兩者都會增加陰離子隙, 因此會有非常高的陰離子隙(雖然表面上的血液酸鹼度正常)

徐志摩可以瀟灑的說:「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但是大部分的疾病卻「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因此正常(無水腫、血液酸鹼度正常)有時候卻是不正常(脫水、代謝性酸中毒合併代謝性鹼中毒), 因為一個嚴重慢性腎病的病人應該大部分(雖然不是全部)都會有水腫、高陰離子隙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或正常但是偏高的血鉀濃度), 當我們看到他卻出乎意外的正常時, 就必須懷疑有不尋常的事件發生了, 就像這一名病人一樣。

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探案: 銀班駒」中的馬場發生了命案及賽馬失竊案, 蘇格蘭場的警探問福爾摩斯:「有什麼其他的事件要告訴我嗎?」「有關那隻狗在晚上的不尋常事件」「那隻狗在晚上並沒有做任何事啊?」「這就是不尋常的地方」(因為兇手就是那隻狗認識的人)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遠行者的禮物

每一個人遠行或離開的時候都會留下禮物:
釋迦牟尼圓寂後火化留下舍利子;
西藏人把往生者的大體讓禿鷲吃掉;
解剖學科蔡滋浬教授往生後遺體捐贈給母校台大由其學生侯書文主任實施病理解剖,並給學生上了一課珍貴的身教;
義大利亞西西的方濟各(聖方濟, 以喜愛動物聞名)的祈禱詞:「願我不求他人的安慰, 只求安慰他人;不求他人的諒解, 只求諒解他人;不求他人的愛護,只求愛護他人」, 有人問他說:「如果你知道日落時你將會死亡, 你現在會做什麼事?」「我會把花園的工作做完」;
「外婆的澎湖灣」民歌手潘安邦過世後家屬將他的骨灰伴隨鮮花撒向澎湖的海上;
有人問美國天文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 Neil deGrasse Tyson)說:「如果你被剝奪了所有的東西,只剩下知識和自由意志,而且即將被處死,那麼你最後的遺言是什麼? 」「請不要將我的遺體火化,請讓我埋在泥土裡,那麼在我身體內的養分才能夠讓花朵滋長,也才能夠餵食森林裡的動物, 一如我在我的一生中曾經努力吸取它們的營養一樣」;
龔自珍的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遠行者的禮物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痛風與尿酸


痛風是一種時常被濫用的病名,只要病人説他有關節痛,許多醫生就會幫他抽血檢驗尿酸,如果有高尿酸血症,醫生或病人就會認為關節痛是痛風引起的。

事實上真正的痛風是因為尿酸的製造增加或尿液的排泄減少,造成血液中過多的尿酸沈積在關節腔裏面,這時候身體會認為那是一個異物,因此巨噬細胞和其他的吞噬細胞就會吞噬尿酸,而尿酸也會刺激吞噬細胞、白血球和發炎細胞等釋放細胞激素造成關節發炎,臨床上可以觀察到病人的關節有紅(小血管擴張)、腫(組織液或滲出液增加)、熱(小血管擴張、循環變快、細胞激素的刺激)、痛(前列腺素的刺激)。

診斷痛風的「金標準」是抽關節液,用偏光顯微鏡檢查可以看到尿酸鹽(monosodium urate, 不是 uric acid)的結晶和發炎細胞。但是當病人拒絕抽關節液時,我們就必須用臨床特色來診斷痛風:男人或停經後的女人、中年人(年輕人比較少見、老年人大部分是關節退化與骨質酥鬆)、關節有紅腫熱痛、夜間發作(尤其初次發作時)、單關節、腳的大拇指或腳踝、喝酒後發作、吃大餐或海鮮後發作、吃肉或高普林食物後發作、轉移性發作、反復發作、短暫發作(來去如風:痛的方式像一陣風一樣)、關節有痛風石(少見)、秋水仙素有效等。

「斯斯」有兩種,關節痛也有兩種:一種是非發炎性的(稱為關節痛),一種是發炎性的(稱為關節炎),高尿酸不等於痛風,痛風也不等於高尿酸。
痛風不是一個關節痛的垃圾桶:名字(病名)不只是一個標籤而已,更重要的是它的本質。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微塵與世界


心經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事實上物理學發現如果把一個人身體內所有的質子、中子、電子擠壓在一起(亦即不留下任何空間),那麼這個人只剩下不到針尖的大小,難怪「針尖上可以站很多天使」、「魔鬼藏在細節裏」,難怪孫悟空的筋斗雲無法逃離如來佛的手掌。

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形成,而原子中的99.9999999999999%是空的。例如電子與質子的距離是5.3*10e-11 公尺,因此如果質子像棒球一樣大,那麼電子與質子的距離就是19公里。

佛教中芥子是很小的,須彌山是很大的。唐朝江州刺史李渤問歸宗智常禪師:「芥子納須彌是真的嗎?」禪師反問:「你真的讀萬卷書嗎?」 李答:「真的!」 禪師説:「那麼萬卷書要如何藏在你的胸中?」

佛教中最小的是微塵,最大的是三千大千世界,李商隱的詩:「世界微塵裏,吾寧愛與憎」,佛經説:「三千大千世界,全在微塵中」。大可以藏小,小也可以藏大:蘇斯博士的「荷頓奇遇記」説一隻名叫荷頓的大象把住有一城鎮人的微塵停留在象鼻捲住的苜蓿花上,在那個微塵的世界裏發生了許多故事。

迪士尼的歌:「這畢竟是一個小小世界」,在這個小小世界裏,我們都是物質,我們都是空的;我們都是最小的微塵,我們都是最大的三千大千世界。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正常值

醫生對病人有四個責任:診斷、治療、預後、衛教,其中診斷是所有醫療行為的基礎,診斷就是分類,分類的第一步就是分辨該病人是否正常。

「正常」的定義是「健康、沒有生病」,但是分類必須要有一個標準,這一個標準就是「正常值」,但是究竟什麼是「正常值」卻很難定義。

「正常值」最常見的一個定義是「跟大多數人一樣」,亦即一個族群分佈的95%以內。大部分檢驗值的族群分佈都是常態分佈,因此「正常值」就是該族群分佈的平均值加減二個標準差以內(亦即在95%信賴區間裏面)。但是這樣的定義卻會造成二個不合理的現象:第一是「大多數人」不一定都是正常的(例如美國的Pima 印地安人糖尿病、肥胖或高血壓的盛行率分別高達38%與70%),第二是所有疾病的盛行率都是5%。

因此「正常值」比較合理的定義應該是「一群沒有生病的人的檢驗值範圍」,但是要尋找一個族群中「沒有生病的人」卻是很困難的。因為疾病的種類成千上萬,我們無法確定一個人是否真的「沒有生病」,事實上要診斷「疾病」遠比診斷「正常」容易。

例如「正常體重」、「正常血壓」、「正常血糖」、「正常膽固醇」等的定義被逐年下修,「蛋白尿」由「尿液試紙陽性」逐年被下修到「微白蛋白尿」等。

這種每一個專科醫學會沒有互相溝通而爭先恐後的把每一種該科疾病檢驗值的「正常值」往下修正的結果造成每一種疾病的盛行率都大幅增加,例如台灣成人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分別為20%、10%、10%,但是微白蛋白尿的盛行率卻高達20-30%,如果再加上常見的肥胖、高血脂,那麼全台灣幾乎無法找到一個完全「正常」的成人。

造成這種怪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醫學界主張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疾病的結果。以前是病人有症狀才會去看醫生,亦即臨床上的病人大部分是具有明顯症狀的典型病人,這些病人的檢驗值都是比較極端的,因此很容易與正常人區分,但是現在主張要在一個人沒有症狀的時候就要篩檢疾病,這些「疾病前期」的人與正常人的檢驗值是很接近的,因此「正常」與「不正常」之間的界限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事實上「正常值」是因人(種族、性別、年齡、飲食、環境、居住地)因病而異的,例如副甲狀腺素的正常值是10-65 pg/ml,但是一個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其「正常值」應該是150-300 pg/ml,65 pg/ml對他來説是太低了。

人類對於名字真的太敏感了,其實名字只是一個標籤而已:「正常值」以後應該改名為「預期值」或「參考值」才對。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尿液檢驗的正常值

每次學生跟我報怨腎臟生理學很困難的時候,我都會跟他們説:「腎功能一言以蔽之曰:製造尿液」,可見要了解腎臟必須要了解尿液。

臨床上我們對於任何檢驗的評估首先是「是否正常」,因此我們必須要知道「尿液正常值」的定義。

腎臟生理學有三個基本原理:平衡、代償、穩定狀態。平衡是我們每天吃多少(鹽、溶質、電解質)、喝多少(水),尿液就會排泄多少。例如我們每天吃10 公克的鹽,尿液每天就會排泄170 mEq的鈉。代償就是當我們增加或減少吃鹽量時,尿液就會增加或減少排鈉量,然後在第三到五天達到一個平衡的穩定狀態(亦即檢驗數值在狹窄的範圍內波動)。

因此正常人的尿量可以由 500 毫升(尿液最濃縮時)到10公升(尿液最稀釋時),而正常人尿液的溶質與電解質濃度則沒有「正常值」,因為它們決定於吃進去的量與尿液的濃縮度。

但是當體液或溶質、電解質平衡異常時,尿液的溶質與電解質濃度就會有一個正常代償的預期值,例如低血鈉、低血鉀病人的尿鈉、尿鉀濃度都有一個預期值,當它們不符合這個預期值時,我們就能知道腎臟本身或腎臟以外的地方生病了,雖然這一個預期值在中、重度腎衰竭的病人並不適用。

一個身高170公分的男人在台灣是「正常」的,但是在美國卻是「太矮」的:「正常值」應該改名叫「預期值」才對。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父親的白鬍鬚

我的父親是一位藥師,在我家前面(店口)的藥局裏經常充滿了藥味和藥水(碘酒、紅藥水、紫藥水、雙氧水、消毒水、水蒸氣)味,母親每次在店口掃地整理的時候都會開玩笑的説這是「家的味道」。

小時候在吃飯的時間,母親如果沒空就會叫我在店口顧店,當病人上門的時候,我就先請病人坐下,然後三步併作兩步興奮的跑到灶腳(廚房)跟正在吃飯的父親報告説:「人客來了!」,這時候父親就會趕緊把嘴巴擦乾抹淨,然後起身到店口去。

當時我很喜歡看父親在藥局幫各式各樣來來去去庄腳(鄉下)的病人抓藥或擦藥,病人來的時候都會很有禮貌的稱呼他「顧先生」(「先生」在當時有「醫生」的意思),回去的時候則會滿心感激的向父親一再鞠躬説「麻煩你了!謝謝!」。

當父親好不容易忙完有空坐下來的時候,我就會找機會坐在他的膝上,依偎在他溫暖的懷裏,一方面聽他講他年輕時念台中一中以及念日本仙台東北藥科大學時不可思議的故事,一方面好奇的用手把玩他黝黑的鬍鬚,雖然用臉去碰觸時會有刺刺的感覺,但是卻覺得很好玩。

自從我到高雄市念大學以後,我回家的次數就越來越少了,一方面我覺得已經長大了,不好意思像小時候一樣動不動就回家, 一方面我也覺得父母親應該不會希望我經常回家吧(當時我以為回家代表不成熟)。

有一次我總算回家了,看見父親還是在幫病人抓藥,母親還是在裏裏外外忙進忙出的,但是我不小心看見他們的眼睛裏面閃爍著高興的淚光,我不禁悲從中來,那時候我才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父母親對我的關心和疼愛:他們的愛不是用嘴巴説的,而是內心滿溢的自然流露。

當父親忙完坐下來吃飯的時候,母親也哼著歌愉快的忙著準備我最喜歡吃的菜和熬煮雞湯,這時候我才突然發現父親在我的記憶中黝黑的鬍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斑白了。

現在輪到我的女兒問我怎麼有白鬍鬚了,我不禁又想起了父親的黑鬍鬚和白鬍鬚。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心臟與腎臟

有一次一位外省老伯伯在醫院裏用濃厚的鄉音焦急的問我:「請問心(腎)臟科在那裏?」我跟他比手畫腳了大半天才知道原來他問的是「腎臟科」。

有趣的是這件事點出了心臟與腎臟極為密切的關係,例如一個 60 公斤重的人其心輸出量是每分鐘 4.7 公升,腎血流量就佔了其中的 22%,可見腎臟是(以重量而言)全身得到最多血流供應的器官,因為腎臟的功能是超過濾血液(每分鐘 100 毫升)加上腎小管重吸收 99% 之後產生尿液。因此會影響心輸出量的情況(例如高與低心輸出量心衰竭)都有可能會影響腎臟,因此低心輸出量會降低腎血流量,但是高心輸出量時動脈會擴張,造成有效(動脈)血容量下降,因此也會降低腎血流量。

但是腎臟有自家調節功能,亦即在ㄧ個很大的範圍內,當腎血流量或血壓上升時,入球小動脈就會收縮,相反的當腎血流量或血壓下降時,入球小動脈就會擴張,但是這個功能在糖尿病、腎絲球腎炎或慢性腎衰竭的病人會下降。

臨床上醫生經常會遇見低血量或高血量的病人。絲絲有兩種,低血量也有兩種:真性低血量和相對低血量,其中後者是有效血量下降,但是臨床上看起來卻很像高血量,例如心衰竭、肝衰竭、腎病症候群的病人都有水腫,但是因為動脈(有效的血液循環)擴張,造成有效血量下降,這兩種低血量的一個重要診斷標準都是是低尿鈉:腎臟是不會騙人的。

相反的腎臟病會影響血壓、體液、電解質、血液酸鹼度、荷爾蒙、代謝、尿毒素等,因此也會影響心血管的功能。在台灣大部分的高血壓病人會去看心臟科,但是美國的腎臟科全名是「腎臟與高血壓科」,因為生理學告訴我們在血壓的慢性調控上,腎臟遠比心臟、神經、內分泌等系統重要。

十年前有ㄧ次Dr. Brenner (美國哈佛大學腎臟科主任)來台灣演講,他說他很不喜歡腎臟科老是被心臟科壓在下面的感覺,但是最近幾年有一個新的名詞:「心腎症候群」:心臟病的病人比較容易有腎臟病,腎臟病的病人也比較容易有心臟病(大部份慢性腎臟病的病人是死於心臟病),因此每次上課的時候,我都會教同學們舉起雙手搖動,然後告訴他們:「一面是心臟病,一面是腎臟病」。

那位外省老伯伯真是一位「老先覺(台語)」,他竟然預測到了醫學的新進展:心臟與腎臟是一體的兩面。

給愛麗絲


在我念高中的時候,父親正在為了他所創立的橡膠工廠整天忙得不可開交,他每天都會為了調頭寸與銀行的三點半而焦頭爛額。

有一天念大學的大哥説他想要買一架鋼琴,父母親為了這件棘手的事整整煩惱了一個星期,但是他們後來還是下定決心給大哥買了一架高級的河合鋼琴,那時候一架鋼琴的價格足以購買一間房子。

從此以後大哥幾乎每週都會回家彈鋼琴,而我每次回家的時候也都會聽到大哥由生疏到熟練的鋼琴聲,那時候他最常彈的曲子是「少女的祈禱」和「給愛麗絲」,我記得經常會在清晨天剛亮的時候就被這些優美的曲子吵醒,然後又在晚上輕鬆的陪我入眠。

貝多芬這首「給愛麗絲」的著名鋼琴曲聽起來有一種憂鬱的矇矓美,我每次聆聽的時候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傷,心裏波濤洶湧,很想要趕快衝過去安慰那位謎樣的「愛麗絲」,問她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但是沒有人知道她真正的身分,雖然有人猜測她可能是他的學生特蕾塞·瑪爾法蒂(Therese Malfatti),據說貝多芬曾向她求婚但遭拒絕,結果貝多芬終身未婚。

貝多芬把思念「給愛麗絲」,我把思念給父母親:帶著淡淡的哀愁。

母親教我的歌

母親的娘家在彰化縣田尾鄉福田村紅毛社,田尾位於溪湖、永靖、北斗、埤頭、社頭等鄉鎮之間,因位於濁水溪八堡二圳之下游而得名,紅毛社因為以前是原住民平埔族的部落而得名。

我的外公是一個日本時代的醫生,我的母親在結婚前和結婚後不久在彰化縣田尾鄉南鎮國小當了幾年的老師,時間剛好橫跨了日治時期和光復初期,後來母親因為生了我的大哥而辭職專心照顧小孩子,過了幾年我也出生了。

母親的話並不多,但是她講話的聲音很輕柔。雖然我現在能清楚記得的最早時間是小學時期,但是母親從我牙牙學語開始就教我唱的日本歌到現在我仍然有深刻的印象:「桃太郎」、「浦島太郎」、「夕燒小燒」、「紅蜻蜓」。

兒時聽到的歌最好聽,「母親教我的歌」(德弗札克)説:「當我幼年的時候,母親教我唱歌,在她慈愛的眼睛裏,隱約閃著淚光」,母親輕柔的歌聲似乎又在我的耳邊響起。

2013年6月12日 星期三

腎臟的語言


我在大學念生理學與腎臟學的時候,覺得腎臟的功能很複雜,但是美國有名的腎臟生理學家 Homer Smith 説:「腎臟製造尿液,也製造哲學」。

心臟會跳、肺臟會呼吸,但是腎臟卻是一個沈默的器官:腎臟並不會説話。但是腎臟生病的時候會用尿液來告訴醫生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雖然要了解腎臟的意思必須要先了解尿液的訊息中所藴含的密碼。

我在當內科住院醫師的時候,大家最怕到腎臟科病房,因為當時的內科主任要求我們遇見複雜或嚴重的病人的時候,一定要親自在床邊觀察、收集並仔細的檢驗病人的尿液,他那獨特且嚴謹的思考方式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啟發了我對腎臟科的興趣:原來腎臟有許多秘密是藏在尿液中的。

人生病了會流淚,腎臟生病了也會流淚(雖然這是一種獨特的淚水)。流淚的人不是用語言溝通,而是用心靈溝通;腎臟也不是用語言溝通,而是用密碼溝通:這個密碼寫在尿液裏面。

以後我們看病人的時候 ,除了要聽病人的心聲以外,也要聽腎臟無聲的語言。

病程的轉捩點


臨床上我們照顧病人是連續性的,而不是橫斷性的,因此我們必須要看病人縱貫性的病程變化,包括症狀、理學檢查、檢驗、放射線檢查等,如此我們才能準確的評估病人。

病情的評估包括:是否異常、異常的程度、時間性(急性、亞急性、慢性、急性加慢性、病程[持續性、間歇性、惡化、改善])、臨床臆測(依據貝氏定理、思考捷徑、姆指定律和經驗)、臨床計畫等。

其中對於時間性的評估可以用流程表(隨時間排列的資料)或病程圖(包括 TPR 表),因為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例如腎功能曲線圖能幫助我們及時發現一個慢性腎臟病病人腎功能的急性惡化。

我時常會拿著一張病人腎功能下降的斜率有急速改變的曲線圖問年輕醫生何時是最佳的介入時機,結果大部份的人都會回答是那一個轉折點,但是我們都是「事後諸葛」,而當時照顧病人的醫生並無法預測該病人的腎功能會在下一次惡化,因此最佳的介入時機應該是在轉折點下一次檢驗腎功能的時候。

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説:「不能記住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複過去的錯誤」,病史就是病人的歷史,腎功能曲線圖上的轉折點就是病人歷史上的轉捩點,而我們可以改變病人的歷史。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有與沒有

古希臘的哲學家認為「沒有不能變成有,有也不能變成沒有」,但是有時候「沒有」就是「有」,而「有」卻是「沒有」。

莎士比亞「李爾王」中年老的國王在把王國平分給口説「愛他很多」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之後遭到無情的遺棄,最後收容他和真心愛他的人卻是愛説不出口的小女兒。
理察·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一書的作者)説:「花園底下或許有精靈,但是並沒有證據;也沒有證據能證明她們不存在,所以我們應該採取無知的態度」。克勞斯(Lawrence Krauss)的書「宇宙誕生自虛無」説:「當我們問為什麼的時候,其實是在問如何,科學是探索萬事萬物運作的機制而不是目的」。

喬治·蓋西文(George Gershwin)的歌劇「乞丐與蕩婦」中乞丐唱的歌「我一無所有」説:「我沒有車子、騾子,也沒有悲慘,...但是我有天上的星星、愛人、我的歌,其實我有很多」。

歌劇「貓」的歌「回憶」説:「午夜時分,人行道上寂靜無聲,月兒她失去記憶了嗎?」,幾米的「月亮不見了」説:「看見的,看不見了。夏風輕輕吹過,在瞬間消失無蹤,記住的,遺忘了」。

現代物理學已經發現構成所有物質的夸克(原子的基本粒子)和電子是沒有質量的:有與沒有的觀念其實是人為的。

夏日英語計畫


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台中市中台神學院辦的「夏日英語計畫」,學員來自全國各大學,老師中有一位長得又高又壯的美國人Gary,另外有兩位年輕的美國女老師,他們三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

當時有一位中山醫學院三年級的醫學生,他很會唱歌,他時常會在浪漫的晚上拿著一把吉他在一群女生面前自彈自唱「Yesterday」、「Today」,但是他最拿手的歌還是劉文正的「愛情」:「若我説我愛你,這就是欺騙了你;若我說我不愛你,這又是違背我心意;昨夜我想了一整夜」,他那深情款款的模樣讓那些女生們聽得如癡如醉、心頭小鹿亂撞,連我都覺得他的歌聲比當時大多數的歌星更好聽。

另外有兩位政治大學的男生和一位女生也組成了一個男女混聲合唱團,他們最喜歡唱的歌是「Let it be me」:「我祈求遇見妳的每一天,我都要陪伴在妳身邊,所以我懇求妳,但願那就是我」,他們的合聲像天籟一樣的完美,在結束晚會的壓軸演出時博得了如雷的掌聲,「安可」的聲音不絕於耳。

在野外露營的時候,Gary最喜歡唱的歌是約翰.丹佛的「走鄉村路送我回家」,他會用他渾厚的嗓音用吉他自彈自唱:「幾乎就像天堂一樣,西維吉尼亞州;藍色山脊的山脈,仙安杜河」,這首歌雄偉的意境隨著他感人的歌聲在野外空曠的地方蒼茫的迴盪著。

美麗的歌聲依然響亮:「昨天所有的煩惱彷彿遠在天邊,現在它卻似乎在此停留。啊!我相信昨天」(Yesterday)、「今天當花朵依然盛開在藤蔓上,我將品嚐你的草莓,暢飲你甜美的酒,...今天就是最美的時刻,...我要盡情歡笑、哭泣與歌唱」(Today)。

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説夢會成真:在短短一個月的夏日英語計畫結束之後,過了不久台灣竟然真的進入了一個大學民歌的黃金時代。
「有一天,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電影「翠堤春曉」),我們曾經愛過、唱過、瘋狂過。